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西安204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全市人口30%

[日期:2012-10-15]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未知 [字体: ]

    第四,影响老年人开朗性的影响因素均不显著。但是从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参加活动的频率与影响老年人开朗性的回归系数显著,呈正向关系。说明老年人参与活动越积极,其开朗程度越高。这是因为在参与各项文体、社会活动过程中,增加了老年人与同龄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负面的情绪容易得到排解,从而有助于老年人开朗性格的形成。

  采取积极措施

  满足老人心理需要

  老年人的心理需要主要集中在精神慰藉需要、科学知识和社会价值需要以及老年团体与文化娱乐需要等三个方面,应采取积极措施,满足老年人心理需要。

  创新家庭养老模式

  满足老年人精神慰藉需要

  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98.1%的老年人依靠家庭提供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仅有1.9%的老年人由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组织赡养,而且,家庭养老的老年人比社会养老的老年人幸福指数高。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频繁流动、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伦理观念的淡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老年人赡养的需要。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我们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创新家庭养老模式,实施灵活多样的新型家庭养老模式,以满足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的需要。

  首先,实施“补偿性家庭养老模式”。借鉴台湾省的一些做法,实施“补偿性”家庭养老模式,即就是逐步打破子女赡养父母的传统观念,树立“晚辈赡养长辈”的新观念,克服空间上、时间上给子女赡养老人带来的困难。例如,台湾省实施“人力时间银行”政策,规定如果子女没有和父母同住,就应该在自己工作的区域慰藉别人的父母,然后再通过公益团体,找到自己父母所居区域的义工,顶替自己的角色关注自己的父母。这种“A子女照顾B父母,B子女照顾C父母,C子女再照顾A父母”的新型家庭养老模式拓宽了赡养老年人的范围,克服了外地工作子女不便照料老年父母的局限,满足了老年人对精神慰藉与社会关注的需要。

  其次,实施自我慰藉养老模式。针对独生子女工作繁忙的实际情况,我们应鼓励老年人积极主动寻求精神慰藉。例如,老年人通过相关机构为自己的住所寻找一个年轻的租客,适当下调租金,以激励年轻租客照料自己,慰藉自己;还可以让老年人鼓励亲戚、朋友到家中居住,在生活和精神上相互照应。另外,除了全社会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注外,还应该充分挖掘老年人自身的潜能,鼓励老年人自我呵护、自我照顾。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GO

编辑:梦颖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