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西安城墙曾多次面临灭顶 习仲勋因护墙被撤职

[日期:2012-05-19] 来源:中国周刊  作者:刘畅 [字体: ]

西安则在墙上挖,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人们就在城墙上挖洞躲避日本军机扔下的炸弹。城墙就此重新获得了些许存在的价值。据后来文物部门统计,总长度近14千米的墙里,错综复杂的洞有41千米长,其中内城1000多孔、外城650多孔。当时,很多工厂和单位,以挖洞为由,还将仓库设在了城墙里。

即使城墙的防御功能被重新重视,它依然前途未卜。

在北京,人们开始拆掉了内城城墙,修建具有军事功能的地下铁路了。1969年10月1日,23.6公里线路已经通车。那是更现代化的防御手段。

西安市城防工程指挥部也要求,拆掉古城墙、效仿北京修地下铁,并向上级提交了申请报告。已经被军管的陕西省委,很快批准了这项计划。

西安城墙面临着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讨论实施拆古城墙修地铁方案时,时任西安市革委会基建办公室城建处处长张景沸明确表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工程浩大,资金难以筹措”。张景沸曾经参与过1954年西安总体规划制订,主张保护文物古迹。

在当时,资金问题才是最好的理由。经过运动的无序与混乱,这个当时有120多万人口的城市,刚刚喘过气来,已经没有什么本钱去搞大工程了。“拆城修地铁”的工程不了了之。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凭个人力量,保不住这座墙。”韩骥说道,“同样,拆掉它也不是那么容易。”

就这样,西安的城墙跌跌撞撞地熬过了“文革”,只是被“扒掉了一层皮”——某种程度上,它靠自己庞大的身躯保护了自己。

虽然没有被摧毁,可是,城墙也不可避免地破败了。

1970年代末,西安的城墙已经快成了一圈土墙了,墙体的青砖被扒掉了很多。按照当时的统计,墙体毁断14处,计1225m2,外墙青砖被扒18460000m2,墙体有洞穴2100孔,总塌方量超过200000m3。

1970年代,作家和谷正在西北大学读工农兵大学,这座苍凉的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古城墙风景》一文中写到:“古城墙,被这个大都市遗忘了,抑或将它当作碍人手脚的废物,却又困惑于无法处置它。”

秦俑的力量

“文革”结束后,西安又一次迎来了大建设的时期。西安城墙的去留问题又一次摆上了台面——这是它面临的最后一次“命运审判”。

那时,一些经济学专家在“寻找陕西落后的原因”时说道:“西安城墙是陕西人头上的紧箍咒,束缚遮挡了人们的视线。”

“拆墙运动”的呼声又一次高涨起来。

已经调到西安市规划局工作的韩骥,正负责起草新的城市规划。在一次会议上,房地局的领导认为:拆了城墙,空出来的地方都可以盖住宅,而且拿着账目说明——这可以解决“大量群众的居住问题”;而交通部门的领导还是那句老话,城墙阻碍城市交通,希望拆除后,铺上更宽阔的马路,让更多的车辆通过。

“武伯纶先生大致是这样回答的——国外也有城墙,人家的交通是怎么解决的?你把西安的文物古迹都拆了,能盖更多的住宅,那西安还是西安么?领导们都不说话了。”韩骥回忆道。舆论也开始倒向“保墙派”。“不过,根本的原因,还是上面已经做出决定了。”韩骥说。

“上面”指的还是习仲勋,那个昔日城墙的保护者重新回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岗位。1981年,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看到 《国内动态》发表的《我国唯一的一座完整的古城垣遭到严重破坏》一文后,作出指示,要求对西安城墙认真保护。

随即,陕西省省长马文瑞将“四位一体环城公园”工程项目申报国务院,得到批准。用韩骥的话说,这是“大势所趋”。

他所说的“大势”中,包含了一个意外事件。

1974年3月,西安市东郊的临潼县,几个农民在打井时,发现了震惊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西安很快成了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宾来访的必经之地。在对文物遗址的公开表述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从“了解封建王朝的统治方式”,转变为“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成果,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这个偶然的事件,带来了一系列的后续效应:1979年4月,中国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在西安召开。1982年2月,国务院转批《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通知》,北京和西安在同时第一批入选。在1980年代初,西安的旅游收入,占到了陕西省全省旅游收入的97%。人们发现,保护传统文化不是只会赔钱。

在时任西安市规划局局长韩骥看来,兵马俑的发现,对西安城墙后来的保护,起到了“偶然却巨大”的作用。

1985年,中国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没有人再提出拆掉城墙了,更重要的是,人们不再需要去找其他理由留下它。保护传统文化、传统建筑的观念,终于回到了应有的轨道上。

多年以后,韩骥到日本访问,京都和奈良保护良好的古建筑让他叹为观止。

他问京都总规划师大西国太郎,这些古建筑是怎么平安度过二战的战火的?

大西国太郎告诉他,当年,中国的建筑师梁思成先生给美国太平洋战区的司令写过信,希望他们不要轰炸京都和奈良,信中还附上图,标记着那些古建筑的位置。对于梁思成,这个日本人有多么感谢,就有多么惋惜——梁先生保护了日本的古都,可保护不了自己的首都。

在中国,梁思成曾经试图保护包括北京的城墙,可他失败了。在几乎同样的时代,西安的城墙却能跌跌撞撞地得到善终。韩骥常常想,西安的城墙太幸运了,那是在无序中的幸运。大西国太郎不这么认为——他也造访过西安,被恢弘的城墙所震撼——这个虔诚的佛教徒说,你们的历史太过悠久,这是上苍对中华民族的恩赐,它不允许你们把祖先的城墙拆掉。

上一页1234  GO

编辑:陈洁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