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陕西籍知名记者辞职做公益 帮助抗战老兵回家

[日期:2011-07-13]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作者:刘瑜 [字体: ]

转播到腾讯微博
陕西籍知名记者辞职做公益 帮助抗战老兵回家

回到家后,老兵王子安在姐姐的墓碑前长跪不起。张 朋 摄

转播到腾讯微博
陕西籍知名记者辞职做公益 帮助抗战老兵回家

老兵刘召回凭着一纸早已作废的外侨证,在缅甸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孙春龙 摄

6月30日,孙春龙办理了辞职手续。眼见已迎来巅峰时刻的记者生涯嘎然而止。两周前,站在深圳《国家记忆》展的讲台上他道出自己“改行”的决定。简简单单白底黑字的名片上,“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总编辑助理”一职已成历史,唯有“‘老兵回家’活动发起人”这一身份永不会改变。

孙春龙此周再行深圳,他已向深圳市民政局递交了申请,筹备成立一个关于老兵的基金会,义无反顾地践行做一名坚定、专业的志愿者之路。他说,“我在跟时间赛跑,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资金、更大的平台去做这件事”。

“做记者,是我的梦想”。至今说起来,孙春龙仍有不舍。12年前,因为这一梦想,他辞职应聘进了报社,从一名“新闻临时工”成长为“铁肩担道义”的调查记者,获得“中国十大法制人物”“中国阳光记者”以及“2008感动中国候选人”诸多荣誉。如今转身离去,再度出发,这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是梦想褪色,还是“历史救赎”?

应该说每个人内心都有善的一面,采访抗战老兵的记者不少,帮助老兵的人也不少,为什么只有孙春龙一“陷”至今,并最终做出只取其一的选择?因为善良?坚持下去的动力又是什么?作为曾经的同行,记者更愿意探究的是他的内心世界,他之所以变化的根源。

弱势与强势

初闻孙春龙之名,是在采访深圳关爱老兵网之时,也由此知道了有个“老兵回家”的公益活动,这都是跟“中国远征军”历史有关的人与事。实际上孙春龙是位名人,在百度百科上,有专门的一个词条“孙春龙”,记录着他的个人简历,人生经历及相关事件。

今年35岁的孙春龙来自陕西,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毕业时进了西安印钞厂,印钞厂是国家管制单位,效益很好,可是做记者是他一直的梦想——那时他认为 “记者是强势的,可以为老百姓做很多事情”。 于是辞职到西安晚报社当了一名“新闻临时工”,5年时间,他转了“正”,一步步做到重要版面的记者。之后,新华社新创刊的杂志《瞭望东方周刊》招人,他再度起跳,成了该杂志社会调查部的一名记者。

百度词条记录了他作为记者的执著、坚韧与良知。因为他的努力,山西娄烦矿难事故真相才最终大白天下。当时,刊发的报道和屡次举报如石沉大海,他实在心里放不下,遂在自己博客上贴出了一封《致山西省代省长王君的一封举报信》,由此引爆了网络。尽管这封举报信随后被网站删除,但转载却多得删不胜删,乃至直接惊动了中央高层。国务院迅速组成调查组彻查娄烦矿难。

可是在那段非常时期,他才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强大,他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孤独,他“躲”在外省一个朋友家,甚至有了“托孤”的想法,银行卡密码什么的,也全都告诉了老婆。经历了这一事件后,孙春龙在博客上写道:从我自身来讲,最深的感受是一个人要坚持理想非常难。从事件来讲,最深的感受就是它唤醒了更多的良知。每个人都有良知,只是我们在更多时保持了沉默。

如今回首12年记者生涯,孙春龙说,“做记者最大的困扰,就是面对诱惑和坚守良知之间的抉择,坚守的人越来越少,拿红包的记者越来越多,一边是诱惑,一边是威胁,就会感觉到自己很孤独。庆幸的是,自己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今天才真正发现,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记者,其实是非常弱势的”。

12下一页  GO

编辑:寇娇洁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