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黄金周各大景区人潮汹涌 游客感慨花钱受罪

[日期:2010-10-08] 来源:新华旅游综合  作者: [字体: ]

黄金周各大景区人潮汹涌 游客感慨花钱受罪

10月2日,北京故宫北门广场游人如织。新华社发

主持人:

当地媒体有一个评价,说玄武湖免费开放的确是“大气”,但是管理“小气”,你怎么看他们这种评价?

白岩松:

怎么说,这是很多我们目前的对比和你的痛苦都与此有关系。比如说10月1号我就有一个感触特别深的地方,感触特别深的地方是两个对比,特别快和特别慢;硬件特别硬,软件特别软,怎么说呢?“十一”的时候坐天津到北京的城际高铁,太棒了,现代化,虽然我之前就坐过几次,但是“十一”这一天还是特别有感触,因为到哪儿买票都很难,都人满为患,可是城际高铁从天津到北京29分钟到了,幸福。

找自己停的车的时候痛苦了,它有无数个停车场,停车场是按ABCD等等排的,我记住了我的车停在了C,但是下了火车之后,没有任何指示牌告诉你C在哪个停车场里,于是你自己去撞运气,在撞运气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指示的标牌,你想去问在它最底层的……

主持人:

是你没仔细看还是真没有?

白岩松:

我看得非常仔细,因为后来我又在找的时候与我相同命运的司机有很多,甚至最后我在一个角落看到了某一个工作人员估计实在是被问烦了,用一个A4的纸写了一个指示牌,手写的贴在那。我仅仅找汽车找了将近30分钟,刚才享受了29分钟天津到北京的那种快感荡然无存,而且非常愤怒。我想有无数的人就在那天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停车场里来回乱转的时候,你都会去感慨,要那么快的车有什么用,难道不能让我把自己的这种公共服务的速度让每一个人的快乐能够更快一点。原来我们硬件很硬,软件很软,但是硬件很硬,车飞快得提速不能直接给我们带来幸福跟快乐。所以我们必须把软件这方面,把公共服务的素质提升上去,少说点公民的素质问题,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主持人:

其实我们还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再举个例子来说,你看很多景点人满为患,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及时地给这些游客、旅客发布通知,进行提早地疏散?

白岩松:

我个人认为现在指导这种提示服务,已经成了中国不管城市还是公共事业,包括公园等等很多地方已经是一个最痛苦的事情了,它充分暴露了我们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软”,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在北京我们有的时候都会抱怨,说交通指示牌不合理,当你开到这发现自己不对的时候你已经违章了,但是一走出北京才知道,在中国北京是几乎做得最好的。比如说苏州是中国经济绝对发达的一个城市,虎丘是苏州恨不得排第二、第三著名的景点,在城市里有指示牌告诉你怎么去虎丘,离虎丘很近了的时候到岔路口没有任何指示牌,然后车就跟无头苍蝇一样懵了,不知道该怎么走。于是在虎丘旁边的很多路口全有很多的人,一看着车来了就把你拦住,说你走错了走错了,我去带你到正确的路上,五块钱,居然它没有指示牌,催生了一个指路的挣钱队伍,也就是说挣钱的这些人提前敏感地意识到这个城市的公共服务太差了,我可以弥补它的空白。

主持人:

我们应该跟他们学习?

白岩松:

对,那我们城市的管理者为什么没能像农民工一样的大哥、大姐们守在各个路口,虽然挣钱,但是在为人们提供方便。后来你发现,居然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在那个岔路的地方有一个路牌告诉你虎丘从这儿走是非常便捷的一条路,但是问题在于没有。而苏州还是算不错的,全国类似的城市太多了。所以你提出来的看似指示这一个小问题是大问题,以人为本用嘴说起来非常容易,做起来就很难,为什么这么差?因为那些挂标牌的人从来不以司机的方式去走一遍这条路。

主持人: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我们关注了一些自然景观,接下去我们会继续关注一些人文遗产。

(播放短片)

解说:

遍地的垃圾、被折断的树木、被破坏的花坛,“十一”开始免费的南京玄武湖不得不承受着人多的压力,然而花坛踩坏了还可以种,对于一些文物集中的景区汹涌的人潮则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遗憾。

字幕提示:

10月2日 新闻

主持人:

今年国庆期间,故宫单日的接待量已经突破了12万人次,为历史上最高的纪录。

解说:

12万,这是自2000年实行黄金周长假制度以来故宫单日接待量的最高纪录。在故宫博物院的自我介绍中,把这里称作是中国文化的圣殿,这一点恐怕没有人否认。也正因此,这里的游览本该是一次文化的朝圣,可是最佳容量每天5万人、最大容量每天6万人的故宫,在这个“十一”有些超载了。

来到天安门城楼前的玉带桥上,记者看到每座桥都有民警举着喇叭指挥、疏导参观的人群,提醒大家加快在桥上通行的速度。踩上了玉带桥就要一直向前,不能再走回头路了。

售票处排队一个半小时,通道上塞满了人,两三百米的路走了半个小时,太和殿前停留了不到一分钟,不能再走回头路。媒体笔下的这些细节或许会让选择不出门呆在家里的人们感到庆幸,的确这样的旅游很“遭罪”。

游客3:

在方向导游方面可以给我们多提供一点指向。

解说:

遭罪的除了游客更有文物,专家介绍,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让古建筑的彩画和朱红色墙面褪色,过多的接触和踩踏也会给文物造成影响。

超载的故宫,一个历史文化教育的圣地,所遭遇的可能是破坏。为了游客安全,为了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不得不付出更大的努力。

于江蛟(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分局副局长):

日常同一时间有两千多人,有两千多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以及我们的保安员,投入两千多人,每天都是这个样子。

解说:

然而,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游客,景区采取的应对措施也只能达到安全保障的最低限度,管理服务根本无法顾及。如此状况在全国很多景区大量存在。

崔艺(本台记者):

北京颐和园今天的游客量突破了10万人次,达到了“十一”黄金周单日人数的最高值。我们在昆明湖的铜牛码头看到排队等候上船的游客沿着湖畔一直排到了十七孔桥。

解说:

为应对游客激增,颐和园新增22个临时售票窗口和20对移动厕所,并在容易发生拥堵的景点设置了单行线。

李林杰(颐和园副园长):

颐和园作为遗产单位,因为有些古建和道路我们是不能随意更改的,目前我们主要是靠我们的一些人力,包括靠我们的电视监控随时进行监控。

解说:

连创纪录的还不仅故宫、颐和园,敦煌莫高窟的单日接待量也在黄金周期间创下了纪录。敦煌研究院不得不把洞窟加开到15个,分流客源已经成了各个景区尤其是自然文化遗产所必须直面的问题,怎么办?

今天,有媒体报道,北京一文化遗产单位负责人的建议是“涨价”。今年以来,国内多个景区纷纷涨价,不完全统计,竟有15%的景区都涨了价,那么价格这个杠杆真的可以分流游客吗?收费多了,真的改善了管理和服务吗?仍以北京故宫为例,2004年涨价后,2005年的游客总量是835万,2006年是877万,2007年的时候突破了977万,2008年还是保持在949万,票价越高,人数似乎越来越多。

今天,也还是有好消息,故宫计划明年启动电子票务系统,对游客实时监控,一旦饱和将限制客流。

今年的“十一”,免费的,不免费的;涨价的,没有涨价的;各个景区无不面对汹涌的人流,管理、保护、疏导、服务,还有旅游的文化内涵,国内的旅游市场的确到了该改变的时刻。

主持人:

刚才咱们说很多旅游地点要考虑人,以人为本,但是具体到故宫和像故宫这样的文化遗产,你说是以旅客为本还是以文化遗产为本?

白岩松:

难道两者之间不能找到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吗?其实很多专家也好或者说官员也好嘴巴上说得都很漂亮,但是实质上是不是他嘴上说的那些问题,我持怀疑态度。比如说涨价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能解决限制客流的问题吗,一次又一次地涨,人流一次又一次地在突破,因为毕竟故宫只有一个。我觉得如果真的想从保护文化遗产,同时又照顾中国人喜欢中国人的故宫这样一种,在两者之间找结合点是可以的。有的时候该降降,比如说淡季,我们现在是个大淡季和大旺季的概念,其实非常不靠谱,11月到第二年的4月就叫淡季,剩下的就叫旺季,我觉得应该实行更细化的淡季和旺季,比如说一二三四五票价可不可以便宜一点,周末可不可以贵一点,平常的日子里是正常的票价,但是到了类似黄金周的时候是不是反而要限制人流。我不知道类似故宫、类似莫高窟,类似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文化遗产还扛得住多少年如此超负荷人流的激增。

我们都知道洪水的水位,只要到了多少警戒水位就要分洪,那个在防洪上是绝对严格执行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见到了故宫说,我们最高的接待量也就是5万或者6万,现在到了12万还在往里放人呢,为什么没有任何限制的东西呢,不管布达拉宫还是苏州的博物馆采用预约等等这样的方式,其实效果都很好。

主持人:

我不知道你去台湾做节目的时候有没有去过台湾的故宫,台北的故宫和北京的故宫在参观的感觉上?

白岩松:

举一个例子,现在有很多人说简直两个感触:

第一个,走到中国的哪个景点那就是根本看不着景,看的全是人,然后有人开玩笑,你在那留影了吗,留了,全是合影吗,对,全是合影,其实是跟你不认识的人照的合影。

第二个,声音太大了。你想听见人们说话的声音都很难,但是在台北故宫里永远会有很多的义工举着这样的牌子悄悄在走,上面写着请小声说话。另外,它所有的服务设施全是与此配套的,你到那的时候你马上可以戴一个耳机,耳机里就会给你介绍这件文物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等等。

但是我必须承认,我们在谈论国外的、境外的,包括像虽然是我们自己的国土,像台湾的、香港的,也有一点是不太好比的,我们大陆和内地的人太多了,在人多的面前服务就被迫打了折扣。因此,要从其它的方面去动脑筋,在12万人里你举着牌让人小点声,我估计这事挺难的。

主持人:

你刚才说到一个预约的方式对故于宫来说适不适用?

白岩松:

我觉得故宫早晚要走上一个限制人流,尤其是在特定的日子里限制人流这样一条路,否则故宫必死无疑。我们能够承担面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能够承担多少天每天十几万人流量的又是抚摸、又是跨越,然后又是亲密接触这样一种,很难。大家现在可能没印象了,早的时候进故宫是要穿软底鞋的,还试过发套鞋的膜,现在都没了,现在鞋的质量越来越棒。(来源:央视网)

上一页123下一页  GO

编辑:王琳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