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府谷打造“陕西非公经济第一县”

[日期:2010-10-12] 来源:西部时报  作者: [字体: ]

   

    府谷县57位煤炭企业老板、77家煤炭企业捐资12、8亿元帮助当地建学校、医院的义举轰动全国。

    在5年时间里,全县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迅速增加到301家。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7亿元,占全县GDP的65.8%,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宏伟目标。这个在2010年大踏步迈进中国百强县行列的塞北边城,神话般地创造了一个“在资源富集区,以非公经济为主力军,实行非公经济与引进大企业相结合,有序开发资源,达到富民强县”的发展模式。
■本报记者 朱清平通讯员 张忠民
    2010年新年刚过,57位民营企业家为当地公益事业慷慨捐资12.8亿元的消息,将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陕晋蒙3省区接壤地带的府谷县一下子推向了全国舆论关注的尖端。
    在国家有关部委将此举誉为 “府谷现象”的同时,“府谷精神”一词也迅速见诸于各媒体。府谷县众多的民营企业家多年来回报社会的义举,在当地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凝聚力,把政府、社会、企业和民众包融在一起,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和一股全民创业的浪潮正在蓬勃涌动。
    8月15日,从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再传佳音:府谷县以争先进位全国第一的大跨越,首次跻身于中国百强县行列,居第91位;同时由西部百强的第81位跃居至第6位,进入西部百强前10位,府谷再次成为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8月中旬,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和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组成的府谷非公经济联合调研组深入府谷县实地调研。调研组了解到,在过去的5年里,府谷这个只有23.04万人口的小县,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比中的位次迅速提高。2005年还处于陕西省县域经济第35位,2006年上升到第23位;2007年大步迈入全省10强,居第5位;2008年,府谷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居全省第3位,并首次跻身于西部百强县;2009年GDP达到162.56亿元,居陕西10强县之首。
    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到,截至2009年底,府谷县民营企业总数达22398个,营业收入286.18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7亿元,在全县GDP中占到65.8%;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26亿元,在全县GDP中占到77.8%,居全省第一。
    记者还发现,这个大踏步迈进中国百强县行列的塞北边城,神话般地创造了一个“在资源富集区,以非公经济为主力军,实行非公经济与引进大企业相结合,有序开发资源,达到富民强县”的府谷发展模式。
    三大举措是催生府谷非公经济发展的金钥匙
    府谷县委书记张惠荣将当地非公经济的发展概括为创业起步、快速扩张、调整转型、产业升级4个阶段。张惠荣向记者介绍,2005年根据府谷当时非公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就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层次,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作目标;明确了“政府创新制度、制度催生企业、企业创造财富、财富惠泽百姓”的工作思路;采取了3项重大举措,推动了非公经济的二次创业,促使非公企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快速走上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
    记者了解到,府谷县委、县政府组织实施的这三大举措是将府谷非公经济推上发展快车道的金钥匙,同时也为府谷赢得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县”等众多荣誉称号。
    举措之一:实施资源整合与项目带动战略,地方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府谷县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全县兴办起了一大批“五小”企业,成为“陕北乡镇企业第一县”。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粗放式经营造成的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等众多资源县区难以回避的问题接踵而至。面对这些问题,府谷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科学运筹,大胆决策,及时将发展思路转向“抓大限小、扶优扶强”的方向,开始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他们将“大上项目”转变为“上大项目”;同时,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环保要求,开始了对“五小企业”的全面清理和整顿,下大气力关闭和取缔了552家小企业。
    他们在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中,引进了神华、鲁能、德源、陕西煤业等国内知名企业,将全县132座民办小煤矿整合为84座,总产能由815万吨增加到3185万吨。同时,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煤矿的改组改造,煤炭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举措之二: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工业集中区,引导非公经济科学发展
    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从2006年开始,府谷县高标准规划了清水川聚氯乙烯集中区、皇甫川煤化工集中区、庙沟门兰炭及焦油加氢集中区、郭家湾煤电载能集中区4个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总投资700亿元,预计总产值1000亿元。全面推进产业向基地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规模经营集中。
    与园区建设同步,在项目运行上实行规划、储备、洽谈、实施梯次推进的项目运行机制,坚持建一个集中区、培育一个龙头产业的发展思路,突出一区一产业、一区一特色。仅去年就有30多个重大项目组团、100余个产业项目被上级发改委核准和备案,一批“国字号”大型企业到园区落户。同时,规划设置了东山、黄河、恒源3个工业小区。在改造升级地方传统产业中,注重延伸产业链,使上游企业的产品和副产品成为下游企业的“营养物”。在分期关闭县内兰炭企业的同时,规划了8个兰炭产业园,新上18条年产60万吨以上兰炭综合利用生产线,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恒源公司年产30万吨冶金型焦项目通过延伸产业链和进行产品深加工,变上游废料为下游原料,最终产出8种产品,既做到了将原材料吃干榨尽,又实现了经济效益增值近7倍,零污染、零排放、高效益的目标。
    政府则是迅速转变工作职能,彻底消除了传统的所有制、内外资差别,将强化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服务、一个部门负责、一套方案管理”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了无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良好环境,推动了非公经济专心发展、放手发展、放量发展。
    举措之三:整合民营资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府谷县在推进产业升级过程中,以实现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发展为目标,引导400多家非公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煤业、镁业、煤化工、煤电冶化4大民企集团。去年,总储量达2.7亿吨的三道沟19号、20号井田采矿权和海则庙井田探矿权,经省政府批准有偿转让给府谷县民企集团,迈出了市场化为民企转化项目配置煤炭资源的第一步。同时,府谷县与神华、陕煤共同出资组建了合资公司,合作建设开发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青龙寺、郭家湾、袁家梁3大煤炭生产基地,并与神木县达成合作开发石窑店井田的意向。
    府谷民企集团与中煤、陕煤等集团达成战略性合作协议,共同出资建设2×300MW煤矸石电厂、年产100万吨电石及PVC、年产30万吨合成氨、年产52万吨尿素、年产240万吨兰炭综合利用等重大产业项目。资源整合凝聚民营资本形成集团力量,不仅增强了民营经济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带动了府谷产业的整体提升。
    独特的“双百工程”是提炼“府谷精神”的熔炉
    2007年,府谷正式推行“双百工程”。
    当时,府谷县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因素造成的一些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矿区、经济发展区域与相对落后的农村成了社会矛盾集中区。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决定实施以“百机关单位帮百村、百工矿企业带百村”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双百”帮扶工程。
    1年多时间里,158家机关单位、183家工矿企业帮建的169个村,34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抓建的32个现代农业小区,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截至2009年底,全县累计落实帮扶资金5.2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69个,涉及到公路、移民搬迁、人畜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
    “双百工程”实施之前,府谷企业家的种种善举只是从人性和朴素的情感出发。“双百工程”的实施,使企业家这种做善事的举动上升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双百工程”走出一条政府、企业、农村“三位一体”扶贫帮建新农村新路子,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2008年9月全国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在府谷召开,这是国务院扶贫办首次在一个县召开全国性会议。
    就府谷而言,“双百工程”最直接的效果使全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矿区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全县经济发展区域的和谐氛围逐渐形成;县域经济迈上平衡协调发展轨道,同时通过参与帮扶使得行政机关的能动性快速增强。


编辑:郭文军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