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朱鸿:感受文学的力量

[日期:2009-04-05]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字体: ]
  朱鸿十分欣赏柳青的名言:“作家是以60年为一个单元的。”按
朱鸿的理解,一个作家历经60年才能世事洞明,一个作家的作品经过
60年的传播才会水落石出。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
盛事。”因此朱鸿认为,柳青所论是建立在曹丕的标杆上的,所以朱
鸿之感,显然也建立在曹丕的标杆上。如果作家仅仅是为稻高梁谋,
那么竖子不足与谋了。

                    19岁,大学校园

    1979年朱鸿19岁。这一年是他人生的分水岭和转折点,因为这一
年他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的种子是什么时候播下的,朱鸿自己也茫然。不过他属于那
种早慧的人,少年他就读了一些神话、故事、小说。他知道了牛郎和
织女,知道了小英雄雨来,大地主刘文采,知道了少剑波,梁生宝,
也知道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朱鸿有无日不读书的习惯,也许此习惯就
是在小学和中学时养成的。但什么时候想当作家,他却不清楚。朱鸿
觉得当作家的理想一旦产生,便像脱膛的子弹一样沿着只有自己知道
的轨道向前走,不能半空落下,也不能半途回头。父亲曾经有意让他
接班去工厂他否定了;数学老师曾经让他考理科,因为理科比文科招
生多,他也否定了。他坚定的想法是:考文科深造而写作,考不上大
学一边种地一边写作。那时候他还不认识陶渊明,不知道一边种地一
边写作是陶子的生存方式。
  进入陕西师范大学改变了朱鸿的命运,然而苦恼的是,他并没有
在中文系读书是政治教育系把他录取了。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写作
不能放弃。随之,他有选择地到中文系去听课并学习写作散文。这一
写作不可收束一口气写作了20多年。朱鸿记得,他的处女作是在1981
年1月2日西安晚报副刊发表的,那是此报恢复副刊之后的第一个版面。
除了在书中结识鲁迅、周作人、莫泊桑、普希金、契诃夫、海明威、
泰戈尔、川端康成、托尔斯泰这些大家之外,他还幸运地认识了作家
侯雁北、刘明琪和刘路,当时他们都在中文系任教。刘路还介绍他认
识了贾平凹和路遥。1984年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当文
学编辑。

                   29岁,田野的沉想

    29岁这一年,又是朱鸿的分水岭和转折点。他有一个习惯,重大
决择都要到田野去作出。因此有空儿他就出去,神禾原,樊川一带,
渭河北岸,灞河之滨……他到处走。29岁他把写作确定为自己的生存
方式。
  朱鸿说,他终究会写作小说的,然而还是先以写作散文为主。突
破不易创新更难。他通过三条路而行:一是读书,其既可触摸圣贤的
灵魂,又能借鉴他们的艺术形式。二是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朱鸿好
思,他觉得思想就像刀刃会越磨越亮,磨就是思想。三是在自然与人
类文化遗产之间熏陶。29岁以后的那几年,对朱鸿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在20世纪90年代,很多作家都变了流俗或弃文经商。朱鸿自豪的是,
他既未改其志,也没有迎合市场写作增添财富。他深深地潜入写作之
中,清苦而辛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苍,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对颜回之褒,朱鸿愿意向颜回学习。
  朱鸿读大学时曾经向西安名士李正峰先生表示,30岁之前出版一
本散文集。朱鸿实现了自己的目标,29岁那年出版了自己的书,而且
29岁之后,写作巍然,成果累累:《朱鸿散文选》1989年陕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爱之路》1990年陕西旅游出版社。《西楼红叶》1991年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白原》1993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中
踏梦》1994年四川文艺出版社。《歌以解忧》1996年中国工人出版社。
《药叫黄连》1997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张家论竹·中国当代青年散
文家八人集》1997年敦煌文艺出版社。《放弃》1998年太白文艺出版
社。

                    39岁,一间小屋

    东方出版中心是这样介绍它所出版的一本书的:“《夹缝中的历
史》是作者对两千余年的中国文化,对在夹缝中喘息的中国人,对被
扭曲、扼杀的人性,进行的一次深刻而痛苦的反省……全书以崭新的
视角,从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回溯了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大时
代下人文精神坚韧的嬗变和各个层面中国人的生存景观。”此书已经
再版三次重印四次,并在2006年荣登上海图书畅销书排行榜。
  至今,朱鸿仍清晰地想得写作此书的情景。他在陕西三资学院借
了一间房,整整数月时间里整个楼道就他一个人。这个阶段是他读书
量最大的阶段,所作笔记数十本。在学生灶上用餐,学生睡了他还读
书写作着。冬夜寒冷他用一个炉丝三断的电炉子取暖。孤独得难耐之
际他就在学院后园的树下呐喊……为了写作这本书,朱鸿赴山东曲阜
感受孔子故园;走河北易县体验荆轲刺秦;进山西洪同入苏三监狱;
盘桓故宫想明思宗之绝望;上山海关察吴三桂之心态……这本书出版
之后,陕西省作家协会为朱鸿召开了研讨会,反晌强烈。
  然而朱鸿毫不得意,反而充满忧患。他认为作家应该思想者化,
要满足受众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要给作品渗透先进文化的原素,要
闪烁艺术之光。作家在本质上是求索者也是孤独者,作家一旦成为名
星他就开始衰落,他想坚守一种状态。朱鸿说:“过去的一切都是准
备,我真正的写作,将从49岁开始!”朱鸿向记者透漏了一个消息:
打算以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社会生活为背景写作小说,并且一直在
准备着。他已经对近百位当事人进行了访谈,南北奔走东西寻觅在所
不惜。他搜索了大量的文档乐此不疲。工作很难好在得到校领导的鼓
励,更感动的是还给了他科研经费。
  大约从1999年开始朱鸿就一直有一个想法,想找一个地方安心写
作。他非常感谢母校,陕西师范大学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调朱鸿先在
新闻与传播学院执教,后又转文学院执教。朱鸿说校领导和院领导都
非常支持他的写作,为他创造了最佳的创作环境。朱鸿对此充满了虔
诚的感谢,他一点也不愿意辜负自己的支持者和帮助者,他说,他当
然会努力。
                                    (本报记者  李向红)

  相关链接:
    朱鸿,著名作家,1960年出生,陕西长安人,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首届冰心散文奖和第二届老舍散文奖获得者。出版散文集10余部,主
要著作有《西楼红叶》、《关中踏梦》、《药叫黄连》、《夹缝中的
历史》、《西部心情》(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推荐读物)
等。作品入选百种版本及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辋川
尚静》被中央电视台拍成电视散文并播放。2003年作为西安杰出青年
代表参加中国南京世界古都博览会杰出青年论坛并发表演讲。

编辑:admin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http://www.xbgcw.net/show.aspx?id=641&am   (1482002287 ,12/20/2016 20:24:11 )
  http://www.xbgcw.net/show.aspx?id=641&am   (1482002287 ,12/19/2016 18:38:53 )
  http://www.xbgcw.net/show.aspx?id=641&am   (1482002287 ,12/18/2016 05:59:57 )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