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一工人25年撑起“爱心旅馆” 无私付出书写佳话

[日期:2011-10-2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志强 [字体: ]

郑书明(左)到官渡初中给资助生交生活费。记者 刘志强摄

    【阅读提示】

    一位并不富裕的水泥厂工人,在过去的25年间,为近300名贫困学生撑起了一个“爱心旅馆”,供他们吃住,资助他们学习、生活,用无私的付出,铺起贫困学子求学的道路,带来最暖人心的大爱和奉献。

    59岁的郑书明,是重庆黔江区蓬东乡麻田坝水泥厂工人,在过去25年间,其貌不扬、并不富裕的他用自己的全部收入,先后“招揽”了近300名贫困学生到家里吃住,还资助他们学费、生活费,书写了一段动人佳话。

    工棚到“爱心旅馆”

    郑书明第一次让贫困学生到家里吃住,要追溯到1986年。那时,郑书明的一位亲戚要外出打工,让他帮忙照看儿子刘育红。郑书明当时住在水泥厂的工棚里,条件极为简陋,他对亲戚说,只要孩子不嫌弃,就让他过来吧。

    一次闲聊中,刘育红告诉郑书明,同学黎君家里很困难。郑书明到黎君家里一看,立马心软了。黎君妈妈去世得早,爸爸身体也不好,吃穿都成问题。郑书明心想,自己多少也算是个有工资的人,条件比黎君家强很多,于是他二话不说就把黎君带回工棚一同吃住。

    刚到工棚时,黎君在大冬天里只穿了一件单衣,解放鞋的后跟都掉了,脸上和脚上全是冻疮,一张脸又红又烂。郑书明看到这些,花了38元给黎君添置了冬衣和新鞋,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10元。“我就是见不得受苦,见了就要管。”

    在郑书明看来,帮助贫困的孩子,是件积德的好事。郑书明家里兄妹10个,小时候穷得叮当响。该读书时又赶上文化大革命,只读了一年书就下地干活了。可郑书明知道,孩子们不读点书就永远走不出大山,就永远摆脱不了贫困。

    收留黎君的故事传开后,几位贫困学生又结伴找到郑书明。一见他们,郑书明又心软了,轻轻地说:“你们来吧。”离学校近的孩子就过来吃饭,远的就在工棚里搭铺住下。住的人一多,煮饭和吃饭就得分批,“跟农村办酒席一样”。

    后来厂里建了新房,考虑到郑书明的情况,多分给他两间。如今,郑书明的三间宿舍里摆了两张简易的木床,还有一张可以撑开当床的沙发。宿舍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爱心旅馆”。

    “爱心旅馆”最多时收留了20多个孩子,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郑书明也曾有过“推掉”几个孩子的念头。一次,他对着一位相比家庭条件还算凑合的孩子,忍下心来说:“要不你先回去耍几天?”结果孩子回去几天,又回到工棚来住了。打那以后,就算日子再苦郑书明也没跟孩子们张过口,“实在不行就借钱,发了工资再还”。

 

12下一页  GO
【内容导航】
第1页:一工人25年撑起“爱心旅馆” 无私付出书写佳话 第2页:一工人25年撑起“爱心旅馆” 无私付出书写佳话

编辑:相蒙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