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内蒙古煤改准入现多重标准 民企入局门槛更高

[日期:2011-07-2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未知 [字体: ]
        这种状况的确不利于实力相对较弱的民营企业入局。因此,民营煤企只能尝试内部联合,并引进资金雄厚的投资者的方法与央企抗衡。

  在香港上市的凯顺能源集团有限公司(08203.HK,下称“凯顺能源”)最近刚刚转卖了旗下的相关公司  煤炭企业蒙西矿业,原因是自2011年3月内蒙古宣布煤炭重组以来,该企业所在的鄂尔多斯市的准入标准,将远高于自治区制定的“年产量不低于120万吨”,甚至可能达240万吨,因此公司决定卖掉煤矿。

  但120万吨只是个最低标准,达到该标准的企业还要接受其他标准考核。这种内蒙古特有的“多重标准”将使更多民企面临更高的准入门槛。

  内蒙古自治区日前下发《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提出从2011年到2013年底,通过兼并重组,全自治区煤炭企业将从现有的353家减少到80至100家;并规定,2013年底,生产规模在120万吨以下的煤炭生产企业将全部退出市场。

  而据了解,内蒙古各地也相继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准入标准,且对年产量的要求均高于自治区“不低于120万吨”的最低标准。

  凯顺能源在公告中称:自从宣布重组以来,内蒙古小型煤矿企业的前景及未来变得不明朗,鉴于政府近期政策的不明朗以及给企业的准备时间非常短促,公司被迫出售股权以消除不明朗因素。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煤炭资源在内蒙古不同区域集中程度不同,有的地区丰富,有的地区相对较少,因此使得内蒙古各地根据各自情况,在自治区所划定的“年产120万吨”标准基础上又制定了新标准。而后者对煤炭企业的规模和产量的要求往往较前者更高。

  “例如有些地方煤炭资源比较集中,开采的强度又比较低,因此该地区就可能会将重组的标准抬高,”于光军说,“自治区规定的年产120万吨只是一个最低标准,所有无法达到的企业必须淘汰。而达到该标准的企业还要接受很多其他标准的考核。”

  据了解,在山西、陕西、河南等煤炭资源大省的重组中并未出现这种“多重标准”的现象。山西省能源研究会会长李振喜告诉本报,山西省在煤炭重组中,各地始终按照山西省制定的统一准入标准进行整合。由此,内蒙古煤改准入的“多重标准”,成为自山西煤改以来的首例。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邢雷告诉本报,内蒙古与山西等煤炭大省不同的是,该自治区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锡盟和呼伦贝尔一带,一些大型煤炭企业的矿都集中在上述地区。例如鄂尔多斯,就有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1800万吨煤矿和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的1500万吨煤矿,因此其准入标准会远较自治区标准更高。

  邢雷同时也表示,这种状况的确不利于实力相对较弱的民营企业入局。因此,民营煤企只能尝试内部联合,并引进资金雄厚的投资者的方法与央企抗衡。

  于光军告诉本报,内蒙古并不像山西等省有众多实力强劲的省属国企,而是以央企大矿和民企为主;同时,内蒙古的民营煤企也比其他省份实力更强,主要原因是该自治区在此轮整合前已经历过一轮重组,全自治区煤炭企业由2000多家整合到了353家,由此增强了民企的集中度和竞争力。“对于国企的并购,民企也有一定抵御能力,因为它们已经不同于山西式的小煤窑;由于企业之间是具体到每个矿来整合,国企与民企之间也完全可以相互划转、交换等等。”于光军称。

  他表示,各地政府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会陆续出台一套具体方案或指导意见,但如所在地区内煤炭企业有限,也可能采取召集企业代表讨论商定的办法,这样民企也能主张自己的利益。

  但于光军同时坦言,尽管内蒙古的煤炭整合中“谁进谁退”并不重要,但民营煤炭企业是在最近9年才发展起来的,在管理和运营方面远不如国企也是不争的事实。


编辑:宋承军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