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西方害怕中国追讨流失国宝 多国博物馆感到紧张

[日期:2009-10-22] 来源:西部网  作者: [字体: ]

  10月16日,一位市民在拍摄展出的兽首。当日,古法再造“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在安徽合肥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文化纪念品博览会上亮相,吸引了市民们前来参观。新华社记者李健 摄

  中国在全球近50个国家寻找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大动作,再次把中西文物之争置于世界媒体的议论焦点之下。

  20日,大英博物馆等两家英国最著名的博物馆回应称,他们没什么可隐藏的,乐意与中方讨论相关文物调查工作。但更多媒体传达出西方的忧虑——中国做这种登记造册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最近几年,文物之争已经导致中国民意与西方藏家之间的多次强烈对抗,并让相关西方国家出境尴尬。

  现在中国只是要搞去清除圆明园文物的下落,但搞清楚之后呢?他们清楚这件事情在中国的高度敏感,更不愿意今年2月因拍卖圆明园兽首而导致中法关系紧张的情况摊到自己头上,毕竟认真算起来他们很多藏品的来路并不干净。

  西方博物馆故作轻松

  据英国广播公司、《泰晤士》等媒体报道,中国圆明园管理处19日宣布派专家前往世界近50个国家,去追讨150年前被外国军队掠走的大量中国文物。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预计专家们这次将花一年左右来“摸底”,而“摸底”的情况会在一年后公布。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20日跟进报道称,尽管中国坚持说这次任务的目的是对流失文物进行登记造册,但仍令英国和法国感到担忧,他们害怕中国可能会要求归还这些文物。报道还说,中国对这些被掠夺的文物的敏感程度可以从今年2月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中国两件兽首文物上得到验证。

  法兰西电视24台报道说,中国的这一行动表明中国将加强对历史文物管理和追索行动。在巴黎拍卖兽首期间中国的强烈反应,也表明了中国从民间到官方的态度。

  欧洲的一些博物馆被迫对此作出反应。法新社20日以《英国博物馆对中国追文物行动并不紧张》为题报道称,英国的两家博物馆星期二说,他们没什么可隐藏的。大英博物馆的发言人威尔逊说:“我们的理解是,中国是为了对文物进行等价造册,我们乐意同前来的任何人展开充分的讨论。不过目前还没有任何人同我们进行联系。”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发言人同样表示,他们还没有接到任何关于该博物馆是否有圆明园文物的询问,“如果有这样的询问的话,我们将十分乐意协助研究。”

  这种轻松或许只是表面的,英国《泰晤士报》20日报道称,对于中国此次大规模海外寻宝之旅,大英博物馆十分担忧中国可能趁机追讨国宝。因为根据197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签署的国际间共同保护文物与合法管制文物进出口协定、私藏赃物者,必须将文物归还原主。

  《环球时报》记者21日电话采访另一家被媒体多次提到的可能藏有圆明园文物的博物馆——法国的枫丹白露宫,但该博物馆官员声称,它法国国立博物馆下属的一个馆,无权自己表态。

  在面对外国文物追讨时,法国的博物馆很少公开表态,但他们的态度是明显的。今年2月,有关圆明园兽首的诉讼在巴黎大事在巴黎大事法庭开庭时,旁听的《环球时报》记者亲自听到代表兽首收藏者贝尔杰的律师声称,法国各大博物馆的馆长对这个官司可能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很紧张,他们害怕法庭判决如果不利于圆明园文物的收藏和拍卖方的话,他们馆藏的文物就危险了。

“中国雪百年耻辱”

  西方媒体很少对他们是否应该归还文物直接做出评论,但乐于渲染中国此举的政治动机。

  法新社报道称,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并烧毁了圆明园,这被中国人看作“百年耻辱”,而这次的海外寻宝之旅,则是要洗雪百年耻辱。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称,在中国,来自民间的“为什么重要文物没有找回来的声音很强烈”,面对充满爱国心的民众的声音,中国官方开始采取行动。新加坡《海峡时报》认为,这一举动有助于提醒中国人民过去所遭遇的屈辱,强调当前中国的强大。该报道援引观察家的分析说,此次寻宝之旅使现在的中国与过去遭受的屈辱的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天这个俘获的强国有能力到世界各地搜寻流失的文物。

  “德国之声”援引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馆长罗特的话说,“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遭受到这么多包括德国在内的外国系统性且长时间的掠夺;“这些艺术品的流失对中国来说是一处伤痕,这个国家需要这些物件来重新建立自我认同”。

  这种观点在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看来有些夸大。金灿荣认为,圆明园的做法是随着中国发展而不断增强的文物保护意识的体现,中国并不需要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国家的自我认同,国家自我认同主要不取决于是否能找回遗失的文物,而主要来源于国家自身的强大与民族的复兴。

  外国博物馆对中国防得紧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一位专家21日告诉《环球时报》说,圆明园的这种调查有具体的困难,那就是在圆明园被毁前,到底有多少家底,这些家底有没有一个登记册,这些登记册还在不在中国手中,想搞清楚都是很困难的事情。西方列强抢走的应该只是圆明园中精华部分,其他的大都散失在民间了,再几经转手,这些文物的下落还很难说清楚。

  西方国家的博物馆对于中国文物的保存一直讳莫如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2006年对外公布数据显示,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而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但如果走进伦敦市中心罗素街的这家世界知名博物馆,初来者也未必能真切地感觉得到这里有那么多中国文物,因为中国馆里长年陈列的展品不过两千多件。和埃及馆、罗马馆等相比都要少,并且中国馆的面积在大英博物馆里也只能算是中等。那么大英博物馆里的大量中国珍品都在哪里?大英博物馆的新闻官汉娜·波顿对记者的解释是:九成的中国文物都被封闭收藏了。

  在2008年2月份,大英博物馆作为伦敦庆祝中国农历新年活动的参与方之一,极为难得的向公众公开展示了馆内珍藏的中国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当时记者和很多当地华人一样,兴奋地前往参观。而该摹本长时间被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在2002年曾经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斯坦因密室约20多平方米,长年恒温恒湿,存有数百件中国古画。在大英博物馆有10个左右的类似储藏室存放中国文物,但馆方在历史上极少对外公开,记者曾多次找机会申请参观,但都被婉言拒绝。

 各国追讨文物都很难

  就在最近几天,埃及也在进行文物追讨,他们正是要求德国归还埃及历史上“最美丽女人”纳菲尔蒂蒂的半身头像雕塑。

  埃及《金字塔报》文化版用“头像战争”来形容从德国讨回文物的斗争,强调这一战争“已经打了近一个世纪”。但德国不同意“完璧归赵”,只是说可以让纳菲尔蒂蒂头像到埃及巡回参展。

  在现代历史上,土耳其、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和希腊都曾经要求大英博物馆送还属于自己国家的文物。这种文物所有权纷争的典型例子是该馆收藏的56块雅典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的归属问题。该文物是帕特农神庙的部分雕刻与建筑残件,距今已有约2500年历史,希腊历届政府一再向英国政府和大英博物馆施加外交压力,但都没能要回文物。大英博物馆的馆长表示,这些希腊文物留在目前的地方最好,有更宽广的历史含义。他说“大英博物馆是人类伟大的文化成就之一。它可以保存世界所有文化成就。”

  为了保护既得利益,西方的博物馆还公开与国际法对抗。针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公约,在2002年,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过等18家西方著名博物馆发表了所谓的“环球博物馆价值”宣言,反对把包括战争中用掠夺等非正常手段获得的文物和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这种做法向追讨文物的国家传达了明确的信息,那就是后者要放弃幻想,善罢甘休.


编辑:魏文文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