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半生面海的余光中:不朽的乡愁

[日期:2009-10-13] 来源:  作者: [字体: ]

    大陆那么隆重地过中秋节,台湾人能看到吗?

    无论政治原因还是媒体设障的缘故,我想,他们中大多数是看不到的。(CCTV开设了台湾频道,但台湾仍未增设大陆窗口)但他们中有三成人是用心能感受到的,比如家居高雄半生面海的余光中,比如那些国民党兵及其后代,比如那些台湾人眼中的“外省人”们,当中秋圆月升上朗朗夜空,他们是否凭添了一份隔海的乡愁呢?

                        


 

    余中光八十有余,全白而稀疏的头发整洁地梳向背后,面部轮廓清晰而有棱角,很适合雕刻家端详。我们见面的这天,他穿着粉色白领衬衫、西式背带裤,很洋古很学者化的样子。他个头不高,体貌清瘦,目光如炬,动作敏捷,谈思清晰,只是含笑的目光里透着淡淡的距离感。


    左一高天恩(前台湾大学外语系主任);左二蔡文甫(台湾九歌出版社社长)

                中者余光中;右一(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所所长单德兴)

 

    余光中一生与人与事保持距离。

    距离产生美。距离成就了余光中的《乡愁》和他在大陆的知名度。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试想,倘使没有现实中的距离,余光中先生的这首《乡愁》可能就无缘从心底浓浓升起。

    乱象或其他什么,对作家或诗人来说,有时真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但不是每个作家或诗人都有慧根将自己的个性、命运、文化底蕴与所处社会有机融合,从而获得不朽的创作。

    就此而言,余光中成功了。

    对人对事散发出的那种淡然的距离感,恰是他成功的魅力所在。


编辑:魏文文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