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作家是换了外套的“教师”

[日期:2010-12-01] 来源:华商报  作者: [字体: ]
       中国作协发布公报称,鉴于原浙江省台州市土地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长春已被定罪判刑,根据规定取消刘长春的作协会籍。文学创作和被判刑有什么关系?大家意见不一。(11月29日《北京晨报》)

  我之所以支持开除刘长春的会籍,除了《作协章程》的明确规定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作家是换了外套的“教

师”,他们必须文如其人、德技双馨。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也就是说,读什么样的书,就等于和什么样的人对话。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章不仅是作者的知识、阅历的积淀,更是作者思想、品德的表现。因此,贪官刘长春的文章未必是“毒草”,但至少是“文是心非”的产物,已经不具备感染教育他人的功能。

  我由此想起一种职业———教师,这是一个“身教重于言教”的岗位,品德高尚、遵纪守法被放在了第一位,一旦产生道德败坏、以及违法乱纪行为,他就不适合再做教师了。作家其实是换了外衣的教师,他们承担的职责与教师很相似,在实施“文教”的同时也有“身教”的义务,像刘长春这样的人,虽然获得过首届冰心散文奖,出版过多部散文集,但自从沦为贪官后,在教化社会方面已失去了“发言权”。

  有人说,作协开除刘长春,要求作家做完人,这是一种“洁癖”。的确,在这个社会上,选择权利的同时也是放弃权利———你选择做一名作协会员,那么你就要恪守道德、遵纪守法,否则不配当会员,佳作也可能沦为垃圾。 成彪


编辑:李薇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