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门”背后花样多 千家网络推手公司操控网络民意

[日期:2010-08-27]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字体: ]
“灌水”的网络民意。石语绘

全国数千家网络推手公司操控了相当数量的网络民意。人民图片

1

  
泛滥的趋势正左右网络话语

  没有界定,随心所欲,却可以引人注目


  说起门,上了年纪的人马上就会想到“水门事件”,其实,“门”的内涵早已几经演变,从政治丑闻、社会新闻,扩展到任何具有轰动效应的事件。自从“门”被意译到我国后,其生动的寓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和推动,近些年更是延伸到任何领域,层出不穷,无论什么,只要能吸引大众目光,产生爆炸性反响,无不加以“门”的称呼。“门”已经成为重要的网络文化和主要的网民话语,也逐渐干预到社会的语言系统,进入了当代日常词汇库。

  当你点击“门”的时候,网络的反应简直就是轰炸,各种“门”铺天盖地,仅2009年至今比较出名的就达100多起,还涉及港台地区和韩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内容无所不包,像湖北省政法委综治办副主任的妻子被打叫“打错门”,暴露艳照叫“艳照门”,经济纠纷索赔叫“索赔门”,排骨质量有问题叫“排骨门”,虐待宠物狗叫“虐狗门”,讲粗话叫“粗口门”,伪造学历叫“学历造假门”,捐款承诺与事实不符叫“诈捐门”。当事的不但有政府官员、普通百姓、文体明星和老板,还有各类公司和机关,尤其各类当红人物,至少都会与一个“门”相关,易中天、余秋雨、阎崇年也不例外。更令人震惊的是,如果说2009年前“门”的主角多是成年人,而2010年在很多“门”中,身着校服的中学生已成为事件主体。“门”,事实上根本没有任何界定和范畴,随意性极强,基本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

  每一次“门”被爆出后,立即风行于网络,各网站竞相转载,跟帖无数,关注的人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每个“门”一旦出场,用词都很“雷人”,什么“接吻到嘴肿”、“一丝不剩”,比比皆是,语言之不堪甚至到了难以形容的地步,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力图以此赢得大众眼球。

  由于“门”的疯狂涌现,网上出现了专门报道“门”的“门事件新闻网”,将“门”分为“体育门”、“娱乐门”、“教育门”、“时政门”、“社会门”、“科技门”、“财经门”和“90后的门”、“00后的门”,仅教育类下就有上百个“门”。

  “门”最早引入中国,还是传统媒体的时代,但随着“门”演变为网络文化后,又反过来影响直至左右传统媒体。如今的大量都市生活类媒体,出于发行的需要,不得不想方设法寻找信息,网络正成为其主要来源,不少报刊、电视逐渐受到网络信息的主导,“门”因而也变做传统媒体的重要话题。

  2

  
严肃的问题已沦为娱乐项目

  推手操盘,商业炒作,让舆论监督失控


  不可否认,“门”确实曾是一种强大舆论监督,不法商人和企业、不检点的文体明星、违法乱纪的公务人员、不道德的社会现象都因此被迅速曝光并受到严厉谴责。但是,由于网络的随意性,当“门”泛滥之后,语言暴力、偏激情绪、挟嫌报复、商业炒作就日益成为“门”的动力,将“门”推向舆论监督的反面。

  “门事件新闻网”首页开宗明义:网友将具有重大影响力或超强娱乐性事件取名为“某某门”。的确,超强娱乐性正在成为“门”的主要属性。

  如果本身就是娱乐内容,娱乐化倒也罢了,但大量的“门”不止于此,更将严肃的社会议题娱乐化,使一些本该引起人们反思的事件变得缺乏意义,例如一些校园暴力画面以“门”的形式出现在网上,再加上那些煽情式的标题和各种肆意的跟帖,就成为一种暴力欣赏。一些人为了制造“门”的轰动效应,还将许多隐私照片暴露在网上,其结果是网页浏览的低俗化。有些明星或是亲属的一点琐事或是口误,一旦被称为“门”,立即招致网络语言暴力的攻击。一些文艺作品面世,原本正常的文艺批评,如果以“门”的方式出现,就演化成人身攻击和谣诼歪曲。有人为了泄私愤,故意以“门”的方式造谣中伤,导致许多人的名誉无端受损,比如一位小品艺人的女儿的隐私图片忽然暴露在网上,最后却发现根本不是,而是移花接木的把戏。

  在种种“门”里面,商业炒作、利益冲突的成分正变得日益明显。

  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如今是主导网络舆论的强大力量,可以打造一个事件,也可以毁誉一个人物,更可以树立一种形象,招募他们的广告,网上赫然在目,5毛一个跟帖。由于他们的介入,“门”正在成为商业利益的工具。

  一部电视剧或电影的上映,需要推手和水军才能形成市场声势,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而将作品、导演、演员炒成“门”则是新近的炒作方式。炒作来自两个方面,既可能是推销方,也可能是反方或者叫竞争对手。反方常常用貌似评论实则诋毁的手法,或者干脆就用无中生有、添油加醋的方式,去中伤作品、导演和演员,降低其市场价值和社会意义。推销方不但可以正面炒作,也可以采取恶炒的方法,用“门”吸引社会的关注,借以提高收视率和广告收入。最近,一部电视剧正在各地相继播出,观众在网络发表各种看法本属正常,但一加上“门”的称呼,其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被爆炒,相关主题高达4万多个,回帖以百万计。据网络数据分析,正常讨论时常接近于零,而恶意炒作占据主要位置,大量跟帖的IP地址都是一样的。在相关页面上,“爆吧”也是常见现象,攻击性回帖不断将正常讨论挤出去,想要发出相反的意见几近不可能。

  在各种“门”中,色情占很大比重,还带有相关视频,网民点击时很有可能遇到“挂马”,遭受攻击,而“挂马”的背后更是商业动机在操盘。

  3

  
鱼龙混杂导致各种看法并存

  快餐文化,反智行为,寿命不会太长久


  由于各种“门”内鱼龙混杂,舆论监督和恶意炒作并存,所以,对网络社会和舆论环境来说,“门”究竟是祸还是福,至今说法不一。尤其是“80后”,他们对待“门”各有自己的看法。

  武汉大学的学生宋方方认为,“在这个信息海量的世界,用‘门’去定义某事件,应该是很多人想到的一种方法。这种关键词的传播要比具体事件的传播快得多。如今,正儿八经的东西可能不会很快引起‘围观’,像这种东西反而更吸引注意力。”

  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肯定将逐渐失去许多隐私,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尊重别人的隐私,就不能赞同那些靠出卖隐私来赚取利益的行为。北京语言大学的学生沈洁这样看那些以暴露隐私为美的“门”。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刘美清说,以“家丑”为荣渐渐成为一种时尚。其实等到看够了,缺乏新意了,自然就偃旗息鼓了,当然兴许又会出现什么“窗”。因此,对“门”不必过分认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彭富玲以为,“门”已成为负面新闻代名词,带有强烈娱乐性和炒作性,是一种反智行为,使得很多人可以随便宣泄内心的一切,但一个又一个“门”很快就会成为过眼烟云。

  厦门大学的学生胡迪则说,他所知道的“门”寥寥无几。不是对这些事件不关心,只是厌倦了那种带有明显的煽动性、情绪化的报道。人们普遍怀着一种好奇和凑热闹的心态参与到这些事件的讨论和传播中,对于当事人所造成的影响暂且不论,但是对事件本身的扭曲却显而易见。新闻本身不是娱乐,如果大家普遍以关注“门”作为自己娱乐的方式的话,我想这是悲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评论道:网络是一种民主、开放的媒介,大众得以在网上发表个人意见,不少社会事件都是网络率先发布,进而形成社会舆论,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然而,网络也导致低俗乃至恶俗的泛滥传播,挑战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一再发生,不负责任的暴力话语四处流淌。可见,放大人类的肿瘤和癌症,病毒式的攻击性传播,正是新技术带来的灾难,其背后推手就是金钱。而一种大众媒介如果失去了主流价值观,传播起来是极其危险的。

  相关链接

  “门”来源于美国轰动一时的“水门事件”(Watergate Case)。其中的水门是指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所在的水门大厦,因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竞选班子在竞争对手民主党的水门大厦内安装了窃听装置,从此,“水门事件”就用来泛指政治丑闻。当“门”进入网络文化后又扩展到各个层面,只要能引起公众强烈兴趣的事件,都是“门”的青睐对象。近年来,中国的“门”事件起自于香港的“艳照门”,让“门”的使用在中国达到了高峰。 


编辑:刘莹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