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免费 陕北出现中国最好的教育模

[日期:2010-07-27] 来源:西部时报  作者:文/张延龙 [字体: ]

  ■文/张延龙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巨大的标语挂在陕西吴起县高级中学的行政楼门侧,然而这里的人谁都不会认为这仅仅是一句口号。
  在3年时间里,这个陕西的一个不知名的县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免费,免费的范围包括住宿费、杂费与课本费、取暖费、信息费。
  吴起县的学校校舍、软硬件建设不亚于任何一个大城市。中学还设有各种奖学金、贫困补助金,覆盖率超过了50%,年人均补助金额超过千元。用吴起县高级中学校长张俊殷的话说:“在吴起上学,只要好好念,不仅没有后顾之忧,还相当于挣工资。”
  另外,升入名牌大学的考生还会获得最高10万元的奖励。而即便无法顺利升入大学,也有另一扇门为孩子们打开。吴起县一位政府官员说:“他们可以去外地学习各种技能,学费也全由政府报销。”
  从某种意义上说,吴起县拥有中国最好的学校和教育体系——不在于如何出类拔萃的教育质量,而在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教育公平。“让有钱的、没钱的都能读书”,推动“全民免费教育”的吴起县委书记冯振东说:“免费教育只是一项措施,目的是实现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财力现在充沛了,怎么花,这是个理念问题。”
决策
  因为“全民免费教育”,吴起县一夜成名。
  这座建在山沟沟里的县城,其“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光荣历史并不广为人知。
  外界对吴起免费教育的关注显然超出了当地主政者的预期,这位陕北土生土长的县委书记冯振东连声说“压力很大”。他谦虚地说:“有的媒体邀请我与其他省的县委书记对话,给他们支招,这怎么敢呢?人家的水平比我高多了。”
  有人说,吴起县的“全民免费教育”宛如“平地一声惊雷”。但实际上,这项工程的建立并非平地而起,而是历经了3年的层层推进。
  “从2007年开始,吴起县就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范围扩大至高中,并实行‘五免一补’。”吴起县教育局局长李海明说。所谓“两免一补”,即免杂费与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而“五免一补”则进一步免除了住宿费、取暖费、信息费。
  尽管再三表示“这是群体决策的结果”,但实际上,此间冯振东的大力推动功不可没,他为这项工程投入了极大的热情。2007年,时任延安市宝塔区委书记的冯振东被调往吴起县任县委书记。冯工科出身,后习经济学,曾主管教育多年。
  “冯书记2007年6月份到吴起担任县委书记,当时调研的第一个行业就是教育部门,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对吴起县的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并作出了几个决策。”李海明说。
  除了“五免一补”外,吴起县还决定把乡镇的村办小学一次性撤并归办到乡镇中心小学,每个乡镇办一所小学,全部按照标准化的寄宿制进行改造和建设;斥资二三百万元重奖教育功臣,“2007年的教师节大概花了二三百万元吧。”李海明回忆说。
  吴起县的“全民免费教育”实际上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修建校舍和购置设备等大规模投资;政府向教育系统提供高额补贴,以免除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生在校费用,招聘更优秀的教师,并提供奖学金和进一步接受教育的费用。
  除了补贴性质的投入外,吴起县还调动了大量财政资金用于学校校舍建设、软硬件建设。数据显示,吴起县从2006年~2009年,财政投入教育资金合计8.7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改扩建、新建学校,1.03亿元用于学校内部设施配备。
投资和补贴
  张坪小学建在远离县城十几公里的张坪镇,由于多数孩子的家都在大山中,交通不便,绝大多数孩子都在学校寄宿,学校的校车每周往来接送。学校的教室窗明几净,实验室配备有各种实验仪器、计算机设备,还有劳动课的农具。音乐室中,一架价值1.3万元的星海钢琴摆在角落里,还有电子五线谱、架子鼓。
  如今,吴起县近30所中小学,每间教室都装备了单价2万多元的 “白板”——投影仪系统,这被当地政府官员津津乐道:“这是全国最先进的,听说有些北京的学校都不一定有。”
  “从2007年到现在,学校在改善硬件上的投入超过了500万元。”张坪小学校长高广东说,“所有的设备都是按照教育部一类标准购置的,在吴起,所有的学校都一样。”
  而在软硬件设施投资之外,吴起县保障“全民免费教育”的日常运行费用大约每年5000万元左右。
  “粗略估算,每年向每个孩子补贴的成本接近4000元。”吴起县高级中学校长张俊殷说,“每年县财政补贴到我们学校的运行费用接近1600万元。”
  吴起县高级中学是当地唯一一所高中,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校开出了年薪9万元~15万元的高薪,从全国各地招募了20名优秀教师。教师们将获得免费住房,条件“优厚”到家庭配偶的工作也可以由吴起县在当地协调落实。
  吴起县教育局局长李海明说:“要让吴起教师的工资明显高于公务员的工资并建立逐年增长这样一种机制,咱们国家提倡的是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但是我们吴起现在就实现了。我们又提出一个口号,校长工资要达到县长、县委书记的工资标准。”
  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高考入学率每年都在提高,今年二本上线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287人。”张俊殷说。
发展观
  这个建在黄土高原上的县城的命运,是因石油而改变的。吴起曾经是多年的国家级贫困县。1992年底,吴起县地方财政收入仅为402.2万元;1994年,组建仅两年的吴起钻采公司顺利出油,吴起人的命运从此迎来转机。
  2009年,吴起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1.87亿元,财政总收入27.59亿元,县级地方财政收入16.09亿元,“上缴延安市4亿元,地方可支配收入大概12亿元”。吴起县一位官员介绍说。
  不过,吴起县的官员们谦虚地说:“很多县都比我们有钱得多,我们连百强县都不是。”而用冯振东的话说:“这是理念的问题,有的地方可能比较热心于经济建设,投入比较多,我们对民生更重视一些。”
  “我们吴起当时在探索这个事情的时候,只是想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国家明确规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两大方向:第一,提高教育质量;第二,均衡发展。”李海明说。至于“吴起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吴起县教育局局长李海明说:“我觉得就看一个地方领导的注意力在哪儿。说大一点叫政绩观,或者是发展;说小一点,就是他的注意力和他的关注点在哪儿。”
  言外之意,吴起县能做到的,别的地方其实也可以做到,“每年政府性的支出消费,比如公车的私用、公款接待,如果这个闸门稍微关紧一点,另外一个闸门稍微放活一点,应该是能够做到的”。
  2010年6月26日,这座“红色县城”3万多人沿街道夹道欢迎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铸像进城,为使此次活动盛大庄重,组织方要求所有公职人员必须着正装前往。此时,政府公车捉襟见肘,恰逢周末,吴起县政府便从学校调用了几辆大巴车,用于接送相关人员。这一细节被一位记者写入报道,称吴起县压缩了县政府配车后,开大会时,县里需向学校借车用。
  这件在外地人看来颇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当地早已习以为常,一位吴起县委宣传部官员在同记者聊起这个细节时,连声说:“还是你们记者新闻敏感性强,我们都习惯了。”
  冯振东,这位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建立起中国最好的学校和教育体系的县委书记,被认为是整个事情的主要推动者。可他一再解释说:“这是民心所向,是群体决策的结果”。
  “再穷的人家,父亲都会尽力让孩子接受教育。你们现在来问我,一个县委书记为什么把这么大的精力放在教育上,这是最浅显的道理,还来问吗?”这位县委书记说。

编辑:任娟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