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探访西安下马陵:昔日武帝下马 如今车来车往(图)

[日期:2010-07-10]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冯强 [字体: ]

  西安下马陵的路牌让人们知道城墙根还有这样一个古迹记者苗波摄

  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承载我们这座城市文化的点点滴滴已逐渐消失,成为一种记忆。本报邀您讲述自己所熟悉区域的城市故事,让我们为城市书写“笔记”。如果你有“老西安”的深刻记忆或动人故事,请告诉我们。

  在西安城墙和平门与文昌门之间,那段由青石板铺成的顺城巷,名为下马陵。2100多年前,即使西汉最伟大的皇帝汉武帝刘彻经过这里,也要下马步行,因为当朝著名的政治家董仲舒葬于此处。

  近日,记者再次探访这个存留在喧嚣城市中的下马陵,寻找当年的董大学者留给后人的记忆。

  44年前曾叫“爱国巷”

  67岁的市民张怀东清楚记得,在他七八岁时,如今的下马陵与东仓门交接的丁字路口处,有个三四米高的石制牌坊,“上面刻着四个大字――汉下马陵。”张怀东回忆。

  石牌坊坐东朝西,离城墙两三米距离。彼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顺城巷很窄,最多一个车道宽,都是土路,那时候,下马陵只是俗称,没有明确的路名。”张怀东说。1962年,张怀东离开西安,1985年再回来时,石牌坊已经不见。但这条近一公里长的顺城巷也正式被命名为下马陵。根据陕西省西安地方志记载,这里在1966年曾叫“爱国巷”,6年后才重新恢复为“下马陵”。如今,“下马陵”路牌便设在该路西头,一辆辆汽车从此经过。

  附近人多知道名称由来

  “下马陵”之名何来,附近居民大都知道。“看,路东头有董仲舒的墓园。”在下马陵开商店的王师傅指着前面说,“这个人厉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他提出的,汉武帝走到这都要下马步行,表示对他的尊重。”

  张怀东自然也知道这个典故。但直到昨日,才第一次走近董仲舒的墓地。该墓位于下马陵东头的一个军队干休所内,青翠的植物环绕祠堂和后面的墓园,高约两米、直径四五米的墓前,墓碑被玻璃罩着。1956年,这里已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介绍石碑上写道:昔汉武帝每幸芙蓉苑,至董仲舒墓下马,故世人称之为“下马陵”……而明正德、清康熙和乾隆年间,对董仲舒墓都做过修缮,以示对这位西汉学者的纪念。

  唐朝时被称“虾蟆陵”

  下马陵不止这一个名字,它还有个称呼――虾蟆陵(音同“蛤蟆”)。

  如此叫法,源自关中方言的口音。据了解,北宋历史学家宋敏求在《长安志常乐坊》中记载:“坊内街之东有大冢,俗误以为董仲舒墓,亦呼为虾蟆陵。”此处的“虾蟆陵”便是指“下马陵”。因为“下马”在陕西话中与“蛤蟆”发音相似,有人将“下马陵”称为“虾蟆陵”。

  中学语文课本中,白居易所著《琵琶行》中有一句“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这里的‘虾蟆陵’,就被认为是下马陵。”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贾玲说,在西安语文老师的研讨会议中,大家还专门探讨过这个话题。而为何是“虾蟆”,而不是“蛤蟆”,贾玲说这并不是通假字,“但一直就是这个读音。”

  在贾玲看来,西安就是语文学习的天堂,“古文中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她说,比如下马陵、乐游原、鸿门宴……本报记者冯强


编辑:马絮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