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中国春联文化前景堪忧 孩童不知道春联可手书

[日期:2010-01-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梁盛肖子力 [字体: ]
        中新社茂名一月二十四日电(梁盛肖子力)二十四日上午,广东湛江有关部门举行“迎新春、送春联”活动,众多书法家冒着寒风现场挥毫,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

  现场市民感慨,多年没有见过手写的春联了,有一种亲切的怀念。但令人遗憾的是,也有不少前来围观的孩童疑惑:咱家门口贴春联都是印刷的啊,手写的行吗?

  市民肖先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他一边给孙子讲解中国春联的历史由来,还不停解答旁边小朋友的疑问。肖先生感叹:“现在的孩童都不知道春联原来是手写的,认为印刷的春联才是正规的,手写倒成了"盗版"的。”

  据史料记载,中国人过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宋代开始盛行,非常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其内容以喜庆寓意为主。

  “在过去,如果你能写一手好字,每到贴春联的时候,乡里的亲戚朋友都会拿着春联纸、排着队在门口等着给他们写对联,可近年来,这种习俗开始消失了。”有民间学者对手写春联濒临“退出”历史舞台深感遗憾。

  市民郑小姐告诉记者,她所在小区居民家张贴的春联,全部都是印刷品,且内容大都雷同,“春回大地光景美人逢盛世喜事多”、“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随处可见。

  从事书法艺术研究的陈老先生表示,他曾在农村给人写了二十年春联。与传统的手写春联相比,无论是内容还是字体样式,印刷的春联千篇一律,失去其应有的文化内涵。

  有学者指出,中国贴春联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当前印刷品春联“一统江山”是春联文化的萎缩,这种“快餐式”春联的背后是商业利益,冲击的是个人自身创作的欲望。“这是社会浮躁的一种表现,也是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危险信号。”

编辑:夏风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