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于丹谈雾霾遭吐槽 “心灵鸡汤”文字再引质疑

[日期:2014-02-25] 来源:中新网  作者:上官云 [字体: ]
    中新网2月25日电(上官云) 23日,知名文化学者于丹在微博发布一条谈雾霾的文字引发网友关注,在获部分网友赞誉“正能量”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表示对这段“心灵鸡汤式”的文字难以忍耐。此外,不少人纷纷质疑于丹这样的说法是将雾霾这样严肃的公共政治问题置换为私人体验,并表示于丹的“心灵鸡汤”错解“心学”。其实,这已并非于丹言论第一次遭到“吐槽”。

  于丹微博谈雾霾:“能做的是不和它较劲”遭吐槽

  于丹此前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论语,因通俗的语言和心灵鸡汤的讲解方式迅速走红。在她的《于丹读心得》系列图书出版后更是受到读者热捧,其“心灵鸡汤”式的语录更是被奉为经典。

  23日中午,于丹发布一条谈雾霾的微博,表示北京雾霾已经持续至周末,“大家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不和它较劲。”随后支招面对雾霾大家可以“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

  该微博发出不久便引来网友频频吐槽,质疑其错用传统文化中的“心学”,其中不乏一些网络“大V”。有大V表示,儒学至王阳明心学都强调在面临不利时不是单纯的忍,而是知行合一。

  此外还有网友表示,于丹的糊涂之处就在于把雾霾灾难这样一个严肃的公共政治问题置换成一种私人体验,从而回避对问题根源的追究。

  对这些质疑,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于丹助理,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心灵鸡汤”式言论早前曾引发争论

  其实这并非于丹的言论第一次引发争议。早在2013年,曾有一次闹的沸沸扬扬的“于丹心灵鸡汤事件”。当时于丹曾在微博上发布一条冠以张大千名头的“心灵鸡汤”微博,却迅速引来不少网友的围观和恶搞,因为网友们在阅读之后发现,所谓张大千的话竟然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九阳真经》的内容。

  而在一段名为“老友记:于丹 陈锋《时代病了》”的视频中于丹“心灵鸡汤”式的回答也曾引来批评。该视频中,于丹提到一个大学生曾问她,字迹在北京自己一无所有,好多朋友请吃饭负担重,该怎么办。于丹便回答道,能留在北京并有正式工作,获许多人请吃饭是人缘好,这并非一无所有。有人质疑,这段话听起来合理,但这位学生实际寻求如何解决物质上的问题,而于丹却是取诡辩的方式回答,属于精神层面。

  不少人表示,无法接受这样只教人忍耐的“心灵鸡汤”式说法,并表示“逆来顺受不应该是一个人生活的姿态。”

  也有一些网友对于丹的此类言论持肯定态度,认为这给不少人带来了“正能量”,至少在精神层面具有积极意义。

  引发争议原因或因学者身份

  对于丹言论频繁引起争议的根源,曾有学者表示,根本原因并非在于言论本身的失误之处,关键是于丹的学者身份。对于自己不擅长的的一些问题应坦承表明“不了解”,而非给予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误导他人。何况于丹还是一个大学教师,又已经成为知名的公众人物,因此公开发表言论应该具有严谨的态度,亦应有责任心。

  于丹此前曾因解读传统国学《论语》知名。齐鲁晚报载文指出,于丹此前关于《论语》的解读就曾被挑出了无数硬伤。作为一位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不能整天打着传播传统文化的旗号,愚弄读者。虽说微博是小文,发微博是小事,但是小处能见大,不尊重小文何来尊重传统文化。

  扬子晚报亦曾评论道,此前于丹为推销新书,总是千方百计迎合潜在的消费者,学者身份和角色扮演的错位,公共形象受到质疑,才是她备受争议的关键。一心钻到“钱眼”的学者,必然会成为知识的“特洛伊木马”,造成公共文化生态的恶化。

编辑: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