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著名作家薄厚长篇小说《翰林风雨》出版(图)

[日期:2012-08-13] 来源:和谐陕西网  作者:未知 [字体: ]
 一本小说  一部电视剧  一座纪念馆

【编者按】这是一部凝聚个人情感和文人情结的厚重作品,是对500多年前诞生的文学戏剧大师的缅怀,是对明代“七才子”之首的北方名状元康海的另一种深刻解读。无论从文学价值,还是史料价值来说,都有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无论是从小说衍生的电视连续剧,还是康海纪念馆来说,其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文化产业项目,开发价值都不可估量。小说扉页有这样一段话“惊世骇俗的状元传奇——展现一个文学革新的“愣娃”故事;粉墨登场的戏剧人生——揭秘一个“秦腔鼻祖”的风花雪月”,让我们仔细品读吧。


长篇历史纪实小说《翰林风雨》(上下卷)近日由太白文艺出版社亮丽推出。

 

        近日,著名作家薄厚历时五年创作,展现明代状元、“秦腔鼻祖”康海传奇人生的历史纪实长篇小说《翰林风雨》(上下卷),由太白文艺出版社亮丽推出。随着小说的出版,与康海有关的一系列文化产业项目也将拉开帷幕。
    康海素有“秦腔鼻祖、戏曲之圣”之称,虽然他对秦腔发展贡献卓越,但是有关他的史料文献记载少之又少。不少文化界包括史学界的专家学者表示,《翰林风雨》的出版以及相关康海系列文化项目的推出,对于推动秦腔曲艺发展,研究康海历史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左图:康海墓地;右图:小说策划蒋碧辉(左)与编辑南阳子拜谒康海墓。

明代状元  秦腔鼻祖
    康海(1475--1540)明代状元、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西安府武功县人(今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浒西庄人)。弘治十五年(1502),康海28岁参与会试,顺利通过殿试对策称旨,遂登进士第一,大魁天下,任翰林院修撰、充经筵讲官。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康海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首。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尤以《武功县志》最为有名,明、清时皆推第一。评者认为康海编纂的《武功县志》体例严谨,后世编纂地方志,多以康氏此志作为楷模。
    康海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号称“七才子”,亦即文学史上的明代“前七子”。康海不仅以他创作的诗文以及杂剧而闻名,成为明朝中期“七才子”的核心,而且在官场上刚正不阿,藐视权贵,颇具秦人风范。
    康海“主盟艺苑,垂四十年”,创建了自家戏班子,人称“康家班社”,后又与他的挚友王九思一起改革,形成了为秦声艺人所喜爱的“康王腔”,壮秦腔之基。王世懋说:康海“倡秦声,使之复振。”在康家戏班基础上组建的张家班,又名华庆班,在历史上活动长达500年之久。为重振北曲,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勋,被尊称为秦腔的“鼻祖”。明朝后期秦腔能够流播全国,在清中叶又压倒长期盛行的昆曲,一跃而为剧坛盟主,这都与康海“倡秦声”有着密切关系。康海一生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戏曲艺术上取得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巨大成就,无疑含藏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其创作之曲“慷慨悲壮、喉啭音声、有阳刚之美、有阴柔之情”;其创作的《中山狼》和《王兰卿烈传》等剧本,声振秦中。并培养出较有名的演员双蛾、小蛮、春娥、端端、雪儿、燕燕等,更有“随身三帅”金菊、芙蓉、采莲,深受观众所喜爱。康家班演出的戏“歌有新词、舞有娇姿”,30年红极家乡,对秦腔发展影响很大。曾广集千名艺人,参与秋神大赛活动。康海不仅是秦腔艺术的先哲,且精通音律,善弹琵琶,被称为“琵琶圣手”。吴梅村评价说:“琵琶急响多秦声,对山慷慨称入神,同时渼陂(王九思号)亦第一,两人失志遭迁谪,绝调康王并盛名,昆仑摩挲无颜色!”尤是康海创作的杂剧《中山狼》,讲述东郭先生救一只中箭逃命的狼,自己几乎反被狼所害的故事。通过对狼的本性的揭露,骂尽一切负国家、负父母、负师友的无耻之徒,同时嘲讽了迂腐的东郭先生“无所不受”的“仁心”,颇有深意。全剧紧凑,富有戏剧性。曲白生动而自然,具有爽直古朴的特点,剧中狼、老杏、老牛开腔说话,情态逼真,饶有童话色彩。
    康海的散曲,今存套数300余首、小令200余首。

左图:位于武功县的“状元堂”;右图:小说策划蒋碧辉在状元堂进香。

还原历史  正本清源
    提起写这部《翰林风雨》的缘由,作家薄厚说,“写这部书并非出自我的本愿。”他回忆,2005年6月间,作为一个文学人,他被派往关中武功县挂职去体验生活。一天,陕西省剧协《当代戏剧》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雒社杨给他打来电话,说从美国来了一位华裔学者,要来该县考察明代中期戏剧家康海的文物遗址,请他接待一下,由此他才得知康海是该县何许人也。
    当他陪着这位学者一同寻到了康海墓园,才发现这里只有一片望不着边际生机盎然的秋野,坟地早已无踪影,他问一位带路的老者,才得知康海的墓园和牌楼早在“文革”时期就被毁了。听此他心中一阵悲凉。接着更悲哀的是,在国外图书馆能看到康海的戏曲文史资料,在该县却一丁点也查不到。自然这位学者来此一无所获,只好露出一副无奈的神态摇头走了。
    这位学者的离去,对薄厚刺激很大。作为康海的故乡却找不到一点有关他的史料痕迹,于是他打算收集有关康海的史料。在寻访过程中薄厚逐渐获得了康海的生平事迹,并对康海人物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所深深吸引。康海是明朝中期北方一位名状元,明朝二百七十七年史中,北方只有两个状元,其中康海最为著名。在翰林院时,他曾发起过文学革新运动,是明代“前七子”领袖之一,后引起台阁体领军人物李东阳嫉恨,正德元年,大太监刘瑾干政被告诛,李东阳借清理刘瑾逆党将康海等五人削籍为民。由此康海过起了长达三十年的里居生活,用戏剧文学抒发他的人生情怀,成就他为举世闻名的大文学家和“秦腔鼻祖”的传奇。像康海这样一位有志于社会改革的人,尤其是影响了一代文风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应占一席重要之位。
    然而,在翻阅史料时,薄厚才发现,自明以来,有关资料中对康海的生平、思想、创作却存在着不少误解,尤其是对他的评价极欠公允。在薄厚看来,“这实是一件憾事,重新认识康海,这是我等的责任。”在薄厚的眼里,“康海才华横溢,著作等身,难得有文人与他匹敌。”
于是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产生:“能否借自己在县上挂职负责文化、旅游,以及保护文物的碎职,恢复起康海的墓园;或者写一部记录康海的文学作品,还康海以清白,让历史和人民真正认识并记住这位伟大的戏剧家。”此念一出,便激发了他对这部小说的创作欲望。
    然而当薄厚真正要写这位大文豪时,才发觉他给自己选了一个难题。因为在那个遥远的年代里,康海经历了那个特殊的事件后,在动荡不安的一生中,常常以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自己,虽也有一些记录自己经历思想变化的随笔,却从来没有认真把这些吉光片羽整理成系统之文。这些随笔虽有小保存,绝大部分在他去世之前,叮嘱家人全部付之一炬。加之他被忌者诬为刘瑾奸党,正史对他的这段历史的文字记载寥寥数笔,且保留下的遗物史料又不多,身后显得极为苍凉。
    就在他有些力不从心犹豫之时,他的眼前又映现出了那个从大洋彼岸赶来的学者,那个令他心痛的离去身影。他就开始扪心自问:“难道就这样让康海无声消失,蒙受屈辱永远下去?既然历史造就了这样一个文坛英雄,我们就有理由让他复活起来,让人们记住他!”于是他又重新振作起来。他开始写作时是来年七月间,并特意选择了一个晚上。那是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全院灯光都已隐去,只有静静的夜和室内案前的孤灯之光伴他。面对着整理出满案编了序的资料,他首先写下了一段与康海对话的文字:
    康先生:我要为您动笔了,要把您的故事告诉给世人。您从小满怀以身为国的志向,经历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您身居翰林,清学正直,在您短暂的为官生涯中,您没有想过贪污受贿,虽然生活不是那么宽裕,您却没有在大太监刘瑾的诱惑拉拢下,为从一个六品跃为三品高官而心旌摇动,没有为五斗米低下您高贵的头颅,在清贫中始终筑守着自己的节操,恪守着一个品行高贵的文人品格。
    您在名利面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走出了自己血气方刚的硬汉之路。您以文替天行道,清白磊落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泥泞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像您这样干干净净度过一生的人为数不多。我钦佩您,但不是说您多伟大,而是敬仰您用手中之笔造就了一个很有个性的自己。
    您的所作所为不需要任何官方去肯定,只要读一读您的戏剧、诗词、散曲、乐府等著作,人们就会给您一个地位。您的《中山狼》至今还在教科书里,您的《秦腔曲牌》戏剧人们至今还在沿用,您的县志至今还是文人学习的楷本——这一切的一切还不够吗?
    写完这段文字,薄厚笔直恭敬地站立起来,向着满案的史料,不,向着康先生,深深地鞠了一躬。在薄厚看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即使再过五百年,无数浮华可以散去,但康海的事迹不能散遗。因为康海是一个剧种的“鼻祖”,一个真正的文坛英雄,而真正的英雄是不会被人忘却的。明中期以来的文人、状元、秀才中,薄厚曾给这些人排过榜,他以为康海在这些人中应排在第一名,虽说一些翰林之士的丰功伟绩不下于康海或者超过康海,但他们在作家薄厚的心里,仍排在康海之后,因为评定一个人的标准有两项,品行和才能,虽然有些人的才能超过康海,但他们的品行有缺憾,所谓德才兼备,千古又有几人?所以他对康海最为敬佩。
    作家薄厚说:通过这部书的推出,完成了四件事,一是历史上的“前七子”领袖人物并不是一些史学家所说的是李梦阳,实则是康海;二是康海的“事件”并不是“扑朔迷离”,而是昭然若揭;三是大学士李东阳并不是正人君子式的首辅,而是一个怀有不可告人目的的政客;四是康海开创了一个剧种,他就是大秦腔的“鼻祖”。小说围绕这些故事人物,展开了忠良与奸臣、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将康海戏剧人生的风花雪月艺术展现出来,深刻揭示了康海在官场黑暗、人心叵测复杂环境中失败与成功的历史根源。


康海纪念馆效果图

康海应成为陕西文化史的重要符号
    “康海为秦腔的发展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我们要让人们了解并记住这位伟大的戏剧家,他应该成为陕西文化史上的重要符号。”长篇历史纪实小说《翰林风雨》项目组策划人、陕西省国际文学艺术促进会副秘书长、和谐陕西网www.hxsx.net总编辑蒋碧辉说,我们要根据这部小说投拍电视剧,同时还要建康海纪念馆,把康海精神传承下去。
    据了解,康海纪念馆将为康海树起巨像,恢复“康海状元楼”,展现康海手绘秦腔脸谱131幅真迹,展演康海创作的被誉为中国著名十大戏剧之一的《中山狼》等优秀剧目和《翰林风雨》电视剧,将成为中国戏曲人寻根探源、传承戏曲文化的圣地。
    据蒋碧辉介绍,“康海纪念馆”项目设计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康海生平展览馆。以实物、图文、雕塑、影视等多种形式全面反映康海传奇而具有“戏剧性”的一生,人们在了解康海的“故事”的同时,了解中国历史、熟悉大明历史,特别是感受康海文学、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经典在其创造过程的曲折与魅力。二是康海文学艺术馆。展示康海生平重要著作,主要有《武功县志》及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诗文集《对山文集》、杂著《纳凉余兴》、《春游余录》等。三是康海戏曲艺术展览馆。是我国鲜见的专门为戏曲艺术建立的展馆,将采用多种形式全面展示康海对秦腔戏曲艺术的创造过程和艺术成果。四是康海秦腔脸谱艺术展览馆。将展示传为国宝的“明代康海秦腔古谱”,这套明代秦腔戏曲人物古脸谱多达131幅,“据有关专家鉴定,这些脸谱系明代康海秦腔脸谱手稿,据今已有440多年了。是中国戏曲遗存独有的、最古老、最完整、最珍贵的戏曲脸谱。它对研究秦腔艺术的历史源渊、发展过程和其特征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甚至对研究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体演化生成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密码。此馆将展出这套“古谱”并复制放大或做成大小不同规格的“模型”。
    据陕西省国际文学艺术促进会秘书长湛蓝透露,长篇历史纪实小说《翰林风雨》出版后,陕西省国际文学艺术促进会将邀请省上有关部门与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并联合康海诞生之地的市、县,在康海墓前举行拜祭仪式和小说首发式,在康海墓前立功德碑,并联络相关组织和个人,筹建全球康氏宗亲会,为修缮墓园做准备。
    说起康海的墓地,蒋碧辉动情地告诉记者,去年冬天很冷的一天,他邀约太白文艺出版社编辑南阳子一行,专程赶往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在该县宣传部和文物旅游局同志的陪同下,拜谒康海墓,希望以这种方式靠近康先生,聆听和感受。可是,在经过一段狭窄的乡村泥土路后,他被眼前的境况惊呆了。一座坟冢孤零零地伫立在一片麦田中,坟冢三面不远处,老百姓已盖上了新房,麦田里稀稀拉拉长着几棵树,叶子已经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凛冽的西北风呼出了哨子。坟头上的枯草随风摇摆,在康海坟前点燃香烛后,他们用手为康海的坟冢添了新土,也在心里埋下了一些心愿。
    近几年,各地都在挖掘本地文化名人,期望借助“文化名人”的效应提升本地的知名度,开发本地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而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长篇历史纪实小说《翰林风雨》的出版,以及由此衍生的电视连续剧、康海纪念馆等文化项目的陆续推出,一方面为陕西文化产业新增了一个亮点,另一方面要弘扬明代状元康海在官场上刚正不阿,藐视权贵的秦人风范。而更重要的是要铭记其作为“秦腔鼻祖”在中国戏剧史上的特殊地位和突出贡献。
    472年前,康海去世葬于家乡西安府武功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可是“康状元”的故事却一直流传着。“秦腔鼻祖”康海已被西北五省热爱秦腔艺术的老百姓记在心里了,康海诞生地武功的老百姓自发为其建立了“状元堂”,而作为文化大省的陕西,康海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


编辑:皓月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