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陕西秦腔文化周晋京汇报演出将在西安举行

[日期:2009-11-25] 来源:西部观察网  作者:陈月浩 [字体: ]
       本网讯  11月30日,“陕西秦腔文化周晋京剧目汇报演出”将在西安拉开帷幕。秦腔经典传统剧目《三滴血》,秦腔现代戏《桥弯弯月圆圆》,新编秦腔历史剧《浣花溪赋》、《母子恨》陆续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与观众见面。
       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陕西秦腔文化周”于11月16日晚在北京隆重开幕,23日晚圆满地落下帷幕。这是秦腔优秀传统剧目50年来在京城舞台的一次集中大亮相,是陕西近年来艺术创作成果的一次大展示,也是贯彻落实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是陕西文化“走出去”的一次成功尝试。北京戏剧界专家称赞到:陕西省文化厅领导敢于挑战,能带着近千人的强大演艺队伍,冲击北京,展示陕西秦腔文化的独特魅力,的确很有魄力,这个做法值得其他剧种学习。
       “陕西秦腔文化周”, 12场演出、6台剧(节)目京城轮番登场,强大的演出队伍真情演绎,热情的北京观众竞相观看,数十家媒体争相报道,可谓一票难求,实实地让人们感受到秦腔艺术的巨大魅力。老艺术家李瑞芳宝刀不老,秦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友仙风采依旧,李东桥、李梅、侯红琴、李娟、孙存蝶、李小锋、谭建勋、王新仓、任小蕾、齐爱云、张蓓、惠敏莉等“梅花”满台华彩,“肖派”传人李淑芳深受戏迷喜爱,秦腔新秀更令观众赞叹不已,充分展示了陕西秦腔舞台的艺术实力。
       时隔50年,陕西秦腔在京再次掀起热潮,吸引了京城各阶层观众。无论是汇集了陕西众多实力派演员的开幕式晚会,还是《杜甫》、《浣花溪赋》、《母子恨》、《桥弯弯月圆圆》、《三滴血》等新编历史剧、现代戏、经典传统剧,都赢得了无数掌声和鲜花。尤其是《三滴血》异常火爆,剧场座无空席。每当经典唱段响起时,台下随声哼唱的比比皆是,北京专家评价说如此场面是近年来地方戏进京极为少见的。演出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在京工作、生活的陕西乡党的戏瘾,还让首都观众、外国友人领略、感受到陕西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独特魅力。
       每晚在梅兰芳大剧院、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解放军歌剧院,都能看到老陕的身影,有远离家乡数十年的老戏迷,也有刚到北京工作的博士后,还有活跃在北京的秦腔票友组织;有地道的北京人,也有山西、河南、甘肃等地的观众,还有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很感兴趣的法国、美国等国际友人;有外交官、大学教授,也有文艺界专家、演员,还有大学生等等。北京专家说:秦腔在艺术风格上,比我们经常看的一些大戏多了些乡土和质朴,这是时下人们最需要的情感慰藉。观众评价说:“陕西秦腔文化周”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陕西乡党的心,点燃了首都人民的情。
       首都各界观众不仅对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易俗社等大院大团的精彩表演给予较高评价,还对咸阳人民剧团、渭南市青年秦腔团、周至县剧团等基层剧团的朴实表演赞赏有加。在20日举行的座谈会上,专家对这样的“组合”拍手叫好,他们表示,县级剧团进京演出在戏曲界是极为少见的,这样的做法是需要魄力的。
       此次演出,没有受剧团编制的限制,整合了全省演艺资源,演员调配上将一些优秀演员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比如秦腔现代戏《桥弯弯月圆圆》就将剧团原有实力演员和李娟、谭建勋、王荣花集合在了一起,新编秦腔历史剧《浣花溪赋》集合李淑芳、王新仓两位优秀演员、使演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周至县剧团的《母子恨》也是这样。这是今后发展、传承秦腔的一个方向、一条路子,也是文化厅建设文化强省的一个探索性创新。在院团管理上,不仅抓好省直大院团的建设,更要发展基层剧团建设,为县一级剧团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整合全省演艺资源,全力打造陕西文化品牌,实现陕西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
       为了将“陕西秦腔文化周”晋京演出盛况,汇报给陕西三秦父老,接受更多观众的检验,从11月30日起在西安举行晋京剧目汇报演出,这既是延续北京秦腔热潮的一次演出活动,也是丰富西安人民文化生活的一次集中汇演,还是弘扬、传承秦腔艺术的一个重大举措,更为陕西富民强省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编辑:李薇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