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内蒙古组织部长刚柔相济破解“引才困境”

[日期:2012-04-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未知 [字体: ]


  李鹏新

  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特别强调,“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

  人才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扭转了“孔雀东南飞”、人才外流的被动局面,为中西部地区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探出了一条新路。

  特邀嘉宾: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鹏新


  在“刚性”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柔性”引进,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做到以用为本

  本报评论部:虽然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速曾连续八年保持全国第一,但依然属于欠发达地区,依然面临人才匮乏的“瓶颈”。如何破解“引才困境”?

  李鹏新:在解决“引才难”问题上,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更加开放灵活的理念广纳贤才,在“刚性”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柔性”引进,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做到以用为本。2010年以来,我们柔性引进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30余名。二是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坚持引进重大项目、技术、资本与引进人才智力紧密结合,吸引人才到内蒙古创新创业。比如,我们依托乳产业,先后引进了来自剑桥大学、澳大利亚的多位博士。三是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人才交流合作,提升引才育才用才水平。重点推进新一轮京蒙区域合作和对口帮扶,互派挂职干部87名。借助国家政策支持,接收“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锻炼,选派“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研修学习。

  本报评论部: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和其他中西部地区一样,人才流失问题一度比较突出。如何打破“孔雀东南飞”的尴尬局面?

  李鹏新: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首先,为人才提供事业发展平台,大力建设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产业园区等人才创新基地。其次,制定实施富有含金量的人才支持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创新创业资金,让各类人才感到在内蒙古工作有前途、有荣誉、有保障。第三,提高区外人才对内蒙古的认知度。经过努力,人才回流逐渐增多,包括“千人计划”专家在内的一些内蒙古籍优秀人才回到家乡发展。

  本报评论部:2010年,内蒙古经济总量进入全国第十五位,而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为第二十六位。为改变这种状况,内蒙古也在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在推出人才新政的过程中,组织部门有哪些创新之举?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方面,有哪些新措施?

  李鹏新:这几年,我们在吸引、选拔人才方面确实推出很多新政。如从2010年开始启动实施的“草原英才”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培养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200名。通过“草原英才”工程这个龙头,把全区人才队伍建设任务项目化、部门化、资金化。现在各级政府对人才的“投入”不断加大,内蒙古自治区2012年“草原英才”专项资金达7000万元,比去年翻了一番,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加大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近几年,公开选拔了一批70后副厅级干部,各盟市公开选拔了一批80后副处级干部。今年,我们重点实施“四个一批”计划,即从党政机关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安排一批基层年轻干部到机关工作,从相对落后地区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挂职,跟踪培养一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80后优秀选调生,逐步建立起面向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格局。我们还出台了高技能人才社会化考评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有组织、有重点地选人才、用人才,走出人才低地,走向人才高地,实现人才强区。

  本报评论部:在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操作过程中,很多地方也遭遇了“逢提必疑”的现象。你们有过类似的压力、顾虑吗?如何看待那些质疑?

  李鹏新:我理解,“不拘一格选人才”,体现了人才的多样和稀缺、一般和特殊的辩证属性,深刻诠释了科学人才观的丰富内涵,是对人才的充分尊重和认可。选拔人才既要按政策规定办事,又要对特别优秀的人才留出“快车道”。可是,在破格选拔使用人才时,我们也经常遇到政策标准如何选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社会公众质疑等压力和顾虑。

  对这些压力和顾虑,我们的做法: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贤愚一概,必与格合”的陈旧观念,树立“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用人理念,敢为事业用人才。二是深化改革创新,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加大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三是加强工作监督,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选择,认真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选贤任能的公信度。

  至于“逢提必疑”现象,从本质上看,反映了群众的民主和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这对于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都是一个促进。对此,我们也有一个态度,即坚持“疏堵”结合。一方面积极探索完善干部任用制度,进一步规范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落实干部选拔工作“四权”,堵住违规提拔干部的漏洞,保证我们自身不出问题;另一方面,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进行及时、深度地公布。同时,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让群众少一些疑虑,多一些关心和支持。

编辑:李薇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