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内容

基本药物招标安徽模式被指导致药价虚低

[日期:2011-10-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丁先明 [字体: ]
“劣药驱逐良药” 廉价药看得见吃不着

  本报记者 丁先明

  不久前,卫生部有关官员在回应鱼精蛋白断货风波时表示,鱼精蛋白目前不在307个基本药物目录当中,但基本药物里的一些品种在临床上也出现了短缺情况,许多地方反映,一些药品特别是价格低廉、临床用量比较小、生产起来利润又很低的药品,按照省级招标采购这样的基本原则,招不到、采不到。

  廉价药的一再消失,引发了业内人士对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中“药价虚低”现象的讨论。

  药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居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突出,以药养医、药价虚高现象饱受诟病。2009年8月,我国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剑指药价虚高顽疾,全面推行基本药物省级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根据新医改方案,目前施行的基本药物定价机制是,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各省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的招标采购价格。其中,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推进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开创出包括“双信封”、独家货源承诺等内容的基本药物招标形式。这一形式被业内称为基本药物招标安徽模式,并逐步在全国推广。

  所谓“双信封”,是指企业要经历经济技术标和商务标的双重评审。前者主要对企业生产规模、配送能力、行业排名以及资质认证等指标进行评审,后者主要评审价格指标。只有通过经济技术标评审,才能进入商务标评审,商务标评审由价格最低者中标。

  安徽模式一经确认,即被一些业内人士视为鼓励企业低价中标。中国医药(17.80,-0.33,-1.82%)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向媒体表示,经济技术标门槛很低,几乎没有违法的企业都可以进入,实际上只剩下商务标,那就是拼价格,“唯低价论”。

  在这种情况下,安徽基本药物招标中频频出现超低中标价。浙江医药(24.20,0.06,0.25%)行业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安徽中标的863个品规,单价1元以下的占20.9%,5元以下的占66.9%,10元以下的占82%。这种现象被业内众多品牌企业称为“药价虚低”,有的中标价甚至低到无法补偿原辅料及包装成本。

  以感冒类常用药板蓝根颗粒为例,该药品10克每小袋的规格,在安徽2010年的中标价不到0.12元。据南方一家板蓝根品牌生产企业核算,按照药典标准及目前的市场行情,不算人工、设备、税费等成本,10克每小袋的板蓝根仅原辅料成本即达0.234元。

  在这种竞价游戏规则下,大型品牌药企纷纷败北,或者流标,或者干脆放弃竞标。公开报道显示,在安徽基本药物招标中,全国100强制药企业仅有249个品规中标,占中标品规总数的28.85%。业界普遍担忧,这种一味强调低价的招标方式,会造成“劣药驱逐良药”的后果,恶化行业发展环境。

  广东万年青制药公司董事长欧先涛表示,“企业以低于生产成本的超低价中标,不排除在原材料采购上以劣充好,或投料不足,导致产品中有效药物成分含量不足,卖给病人‘合格的假药’。”

  品牌企业的呼吁,没能挡住安徽模式在更大范围内蔓延,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份仿照安徽模式完成了基本药物招标。

  南方一家大型品牌药企负责人表示,基本药物招标的降价程度往往被政府当作政绩来宣扬,因此各省在招标中还存在相互攀比现象,有的要求企业在其他省份中标价的基础上再降价,这样一轮轮压低价格,药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基本药物成品牌药企鸡肋

  面对各地陆续开展的基本药物招标,品牌药企的态度从最初的抵制观望,到小范围试点,再到现在的降价竞标——牺牲利润,跳水保市场。

  广州某知名药企投标负责人表示,这种低价竞争的范围,从过去的低端企业为主,发展到现在,品牌企业也被迫参与进来。“有些企业的库存压力很大,这样的话,即使赔钱,也要降价中标、处理库存。他们的心态是,处理一年是一年,希望明年政策有所改变。”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品牌企业参与竞标的另一种方式是,拿自己的非主打产品,狠降价格抢占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对此举例说:“好比赛马,反正不强调马的质量,拿自己快死的马,把其他家的好马赶走,先占领市场再说。”

  广东万年青制药公司销售总监邢晓幕告诉记者,该公司主打产品消炎利胆片在安徽是赔钱中标,目的在于保住这个具有指标意义的市场,但整体会限制产量,基本维持在现有规模。“在目前的环境下,对品牌企业来说,基本药物如同鸡肋,既舍不得放弃,但又实在没有扩大生产的动力。”

  一边是原材料的轮番涨价,一边是药价的不断降低,药品生产企业可谓举步维艰。西安高科陕西金方药业公司董事长杨进告诉记者,因为赔钱太多,企业目前已经暂停5个中药基本药物品种的生产线,但为了保证员工上班,目前还在勉强维持5个西药基本药物品种的生产。

  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利润增幅急速下降。全国医药制造业上半年累计利润总额达656.68亿元,同比增长21.67%,但与2010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的增幅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其中,医药类上市公司前5个月的利润总额增幅为18.5%,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69.2%。

  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一些品牌药企对基本药物态度消极,已开始转向保健品领域。

  在药企利润不断压缩的环境下,对于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的担忧不绝于耳。2011年5月,靠低价在多省中标的“普药大王”四川蜀中制药被曝涉嫌虚假投料,被药监部门收回资质证书。随后,国内医药行业六大协会联合向主管部门上书,要求完善“双信封”制度,增加评标的质量权重。

  统一定价是不是良方

  2011年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召集25家企业,召开基本药物全国统一定价座谈会。这被业内视为主管部门对安徽模式的重新审视,意在寻找一种能够兼顾质量与价格的药品定价方式。

  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年内将会选取41种“多次招标、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的基本药物进行统一定价试点,并将逐步扩展定价范围。

  对此,上述知名药企投标负责人表示,企业希望有一个能够止跌的全国统一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评标将主要考虑企业的品牌、质量、信誉与服务,这当然对大型品牌企业有利。但如何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统一价,定价是从低还是从高,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从低定价的话,可能会选取目前的较低中标价,实际上确认了目前的“药价虚低”,对改变品牌企业的困境没有意义。而且,如果将药店终端也纳入统一定价的范围,这将意味着进一步拉低价格,对主销区在药店的普药品牌生产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从高定价的话,与目前的中标价相比,意味着大幅涨价,将令相关部门难于担当,制度推行势必遭受巨大压力。

  这一看法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可。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认为,企业面临困境的当下,全国统一定价让企业看到了改变的希望,但这一政策操作起来的确有难度,而且因此会丧失市场调节的作用。

  有业内人士担忧,统一定价推行后,基本药物招标将由目前招价格变成招资质,如何界定资质也是一个难题,各省招标照顾本省企业的地方保护主义会否借此抬头?

  西安高科陕西金方药业公司董事长杨进强调,政府必须做好药品质量保证体系,给企业一个保证产品质量的价格,不能让企业陷入“中标慢死,不中标快死”的两难境地。

  事实上,在我国基本药物制度设计之初,即拟实施药品统一定价,后来因为一些企业反对,认为缺乏评判依据、有失公平,才没有实施。面对低价竞标的弊端,此次重提全国统一定价,该政策能否顺利推行,业界正处于观望之中。“品牌药企和低端药企的利益难以一致,基药招标现在处于负重前行的状态,具体怎样完善政策、协调利益,行业内也是众说纷纭。”一家药企负责人表示。

  长期专注卫生经济学领域的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则告诉记者,他不看好全国统一定价的方向,“药价的问题,必须改革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适当提高医疗服务费用,降低药品服务费,单独调节药价本身,难以解决问题。”

  本报北京10月23日电


编辑:相蒙

推荐 】 【 打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点评: 字数
姓名:
内容查询


销售技巧 主持人培训